[发明专利]7,7,7-三氟甲基-6-羰基庚酸甲酯、5-氟-2-三氟甲基-3-丁酸甲酯吲哚及其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52020.2 | 申请日: | 2009-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0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郝健;王养丽;蒋海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69/716 | 分类号: | C07C69/716;C07D209/1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陆聪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基 羰基 庚酸 丁酸 吲哚 及其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氟酮酸酯、含氟吲哚及其合成方法,特别是一种7,7,7-三氟甲基-6-羰基庚酸甲酯、5-氟-2-三氟甲基-3-丁酸甲酯吲哚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吲哚及其衍生物是一种重要的杂环类精细化工原料和有机合成中间体,在医药、农药、香料、食品、饲料添加剂和染料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自然界,含吲哚的生物碱尤为重要,从1983年以来,已发现了3500多种,其中许多都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如植物王国中3-吲哚烷酸类化合物是一类非常活泼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植物生根剂的主要成分就是吲哚乙酸和吲哚丁酸;一些吲哚衍生物已用来治疗多种疾病,如癌症、肿瘤、艾滋病、消炎镇痛以及病毒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或作为这些药物的成分之一。由于吲哚生物碱的独特结构及高度的生物活性,多年来一直吸引着化学工作者对其结构进行修饰和研究。在众多的吲哚衍生物中,3-取代的吲哚是最为引人瞩目的一类,它们是合成许多生物活性化合物和天然产物的重要结构单元。所以发展新的、高效的、高选择性的方法合成取代的吲哚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在药物化学领域,将氟原子或一个全氟烷基引入到主体分子中被认为是对主体化合物修饰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由于氟原子独特的小半径、较大的电负性、氟碳键的高键能、含氟有机化合物的较高的脂溶性和疏水性,促进其在生物体内吸收与传递速度,使生理作用发生变化。所以很多含氟医药和农药在性能上相对具有用量少、毒性低、药效高、代谢能力强等特点,这使它在新医药农药品种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然而,含氟或含全氟烷基的吲哚衍生物的例子仍然很少,而且其中大部分氟原子的修饰是连在苯环上的。因此对2位含氟、同时3位取代的吲哚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众多的合成吲哚方法中,本发明我们采用了经典的费歇尔吲哚合成法,通过参阅文献[a)Wehrli,P.A.;Chu,V.J.Org.Chem.1973,38,3436.;b)Brown,P.;Burdon,J.;Smith,T.J.;Tatlow,J.C.Tetrahedron.1960,10,164.],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合成了新化合物含三氟ε酮酸酯,并以其为原料,通过一锅法较为方便地合成了5-氟-2-三氟甲基-3-丁酸甲酯吲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新型含氟化合物7,7,7-三氟甲基-6-羰基庚酸甲酯。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吲哚衍生物5-氟-2-三氟甲基-3-丁酸甲酯吲哚。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该吲哚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如下:首先从简单易得的三氟乙酸甲酯、己二酸二甲酯作为原料,通过克莱森酯缩合、酸化水解、脱羧制备优秀的含氟砌块7,7,7-三氟甲基-6-羰基庚酸甲酯;然后通过与苯肼衍生物费歇尔法合成腙,不需分离,直接“一锅法”得到5-氟-2-三氟甲基-3-丁酸甲酯吲哚。反应机理如下:
根据上述反应机理,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7,7,7-三氟甲基-6-羰基庚酸甲酯,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该化合物的物性参数:
分子式:C8H11F3O3
中文命名:7,7,7-三氟甲基-6-羰基庚酸甲酯
英文命名:methyl 7,7,7-trifluoro-6-oxoheptanoate
分子量:212.16
外观:无色液体
红外光谱(溴化钾,厘米-1):v2942,1768,1741,1445,1210,1186cm-1.
核磁共振氢谱(500兆赫兹,氘代氯仿,ppm):δ3.68(s,3H),2.75(t,2H,J=6.5赫兹),2.36(t,2H,J=7.0赫兹),1.74-1.65(m,4H).
核磁共振氟谱(470兆赫兹,氘代氯仿,ppm):δ-79.35(s,3F)
核磁共振碳谱(125兆赫兹,氘代氯仿,ppm):δ191.1(q,2JC-F=35.0赫兹),173.4,115.5(q,1JC-F=291.3赫兹),51.6,36.0,33.5,24.4,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20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终端及其菜单控制方法
- 下一篇:通信装置与调度通信装置的接收进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