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掺杂氧化锌p型稀磁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49021.1 | 申请日: | 2009-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9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 发明(设计)人: | 林文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F41/18 | 分类号: | H01F41/18;H01F10/193;H01F1/4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段崇雯 |
| 地址: | 200336***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氧化锌 型稀磁 半导体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型半导体自旋电子器件材料制备领域,具体地 说属于一种氮掺杂氧化锌p型稀磁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半导体使用的ZnO为II-VI族氧化物,是离子性很强的、具 有纤锌矿结构的晶体,其能带结构为直接带隙结构,室温下的禁带宽 度为3.37eV。由于ZnO具有GaN及其他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所不能及的 特性,包括高达60meV的室温离子束缚能、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 定性及相对温和的生成条件,故在自旋半导体、压电、热电、光电 导、气敏等多种应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是,由于ZnO晶体内氧原子极易产生缺位,氧空位在ZnO中起 施主作用,且其形成能小于禁带宽度,以致其p型掺杂会因为等量氧 空位的自动产生而补偿,从而难以得到p型掺杂的半导体材料,这个 障碍是ZnO半导体材实用的瓶颈。
在已经公开的技术材料中,人们采用两种方法实现氮在ZnO中的p 型掺杂,一种是热处理Zn3N2的方法,这种方法得到的氮掺杂ZnO的晶 体薄膜随机取向,质量较差,且电阻率较高;另一种方法是ZnO靶材 在N2O气氛中反应磁控溅射法等,因反应气体N2O具有较高的毒性而降 低了工艺的实用性,且得到的氮掺杂浓度偏低。上述两种方法均具有 自身无法客服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氮掺杂氧化锌p型稀磁半导体材料的制 备方法,这种氮掺杂氧化锌薄膜具有c轴择优取向。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氮掺杂氧化锌p型稀磁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如 下:
1、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在衬底上交替沉积ZnO和Zn3N2薄层,制 备ZnO/Zn3N2多层膜;
在本步骤中,所述的衬底可以是硅、载玻片或石英玻璃。所述反 应磁控溅射可包括如下步骤:
a)将高纯Zn靶材和清洗后的基片固定在磁控溅射设备的相应位置 上,调整基片和靶之间的距离,使其保持大约5~6cm距离, 旋转挡板隔开衬底和靶材,然后降下真空罩,将系统抽真空到 真空度达4×10-4Pa以上;
b)通入工作气体,溅射沉积ZnO薄膜层采用Ar和O2;溅射沉积 Zn3N2薄膜层则采用Ar和N2,Ar和O2或者Ar和N2之间分压比为 (9-5)∶(1-5);气体经输入系统混合均匀后流入溅射系统,气体 的分压分别用气体流量计控制,通气完毕后调节真空阀门,使 真空室中压强至1~2Pa;
c)溅射成膜:当衬底温度到达设定值后,根据需要,调节溅射功 率,当辉光稳定后,旋开挡板,首先溅射一层ZnO,溅射时间 一般为3~10分钟,溅射完毕,关闭溅射电源和气源,旋转挡 板隔开衬底和靶材,再将系统抽真空到真空度达4×10-4Pa以 上;而后通入Ar和N2,待真空背底气压稳定在1~2Pa后,调 节溅射功率,当辉光稳定后,旋开挡板,在已有的ZnO膜层上 溅射沉积一层Zn3N2,溅射时间一般为3~10分钟;重复上述过 程,依次交替沉积ZnO和Zn3N2膜层,并调整各自的溅射沉积时 间,得到不同调幅的ZnO/Zn3N2多层膜。
2、将ZnO/Zn3N2多层膜在含有氧气的气氛下进行退火处理,即进行 热氧化,完成制备一种N掺杂氧化锌p型稀磁半导体材料。
本步骤2中,热氧化是在一个管式电阻炉中实现的,氧化气氛为 含有氧气的气氛,例如空气或氧气。电阻炉的升温速率为10℃/分钟。 待炉温升到所需温度时,再将磁控溅射法制备的ZnO/Zn3N2多层膜放 入。热氧化温度在300-500℃之间,氧化时间设置在0.5~3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90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