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氨纶废丝制造热塑性聚氨酯TPU的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48629.2 | 申请日: | 2009-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5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谢国龙;詹国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联景聚氨酯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76 | 分类号: | C08G18/76;C08G18/40;C08G18/42;C08J11/1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干权 |
地址: | 201607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氨纶废丝 制造 塑性 聚氨酯 tpu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弃氨纶丝再利用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利用氨纶废丝制造热塑性聚氨酯TPU的工艺。
[背景技术]
氨纶(Spandex)(俗称PU弹性纤维)是一种具高弹性及伸缩性的纤维,拉伸强度、拉伸应力、耐磨损性、耐老化性、耐化学药品性上都比橡胶更好。现在被纺织业者广泛应用来制作纺织品。目前化纤、纺织等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产生大量废弃边角零料的实际情况,如何对氨纶废丝进行合理回收利用,已成为关系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课题。氨纶废丝的回收主要有能量回收方法、物理回收方法和化学回收方法。然而,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
TPU是Thermoplastic Urethane的简称,中文名称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是由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大分子多元醇、扩链剂共同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材料。它的分子结构是由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扩链剂反应得到的刚性嵌段以及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大分子多元醇反应得到的柔性链段交替构成的。TPU具有卓越的高张力、高拉力、强韧和耐老化的特性,是一种成熟的环保材料。
目前,TPU已广泛应用与医疗卫生、电子电器、工业及体育等方面,其具有其它塑料材料所无法比拟的强度高、韧性好、耐磨、耐寒、耐油、耐水、耐老化、耐气候等特性,同时他具有高防水性透湿性、防风、防寒、抗菌、防霉、保暖、抗紫外线以及能量释放等许多优异的功能。
氨纶和TPU都属于聚氨酯类型,具有相似的特性基团:氨基甲酯基和脲基,但由于氨纶化学交联程度高,既不能溶解,也不能熔融,无法二次加工;同时,现有TPU生产是采用MDI、聚多元醇、小分子多元醇,在一定条件下聚合而成,这样成本高;加上近年来我国氨纶方面的研究迅速发展,实现工业化,产量逐年增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氨纶废丝已成为严重的问题,如果将氨纶废丝采取掩埋和焚烧的方法进行处理,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化工原料,还会造成土地浪费和大气污染,不符合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对氨纶废丝进行合理回收利用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可以用氨纶废丝来制备TPU,那将是一个双赢方法,既可以处理日益增加的氨纶废丝,又可以降低TPU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利用氨纶废丝制造热塑性聚氨酯TPU的工艺,应用此方法生产成本低能获得比较好的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利用氨纶废丝制造热塑性聚氨酯TPU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工艺步骤包括氨纶废丝的降解过程和热塑性聚氨酯TPU的合成过程,所述氨纶废丝的降解过程由以下步骤组成:(1)预处理:先筛检氨纶废丝,将反应用氨纶废丝撕成厚度小于2厘米状,后放在60-80℃入鼓风烘箱干燥6小时以上,干燥时需要翻动,以免氨纶废丝发黄;(2)降解反应:先将稀释剂T和小分子多元醇E1加入反应釜,搅拌并通入氮气,升温至80-140℃,分多次将已预处理的氨纶废丝和降解剂G加入反应釜中,温度升至130-180℃时,恒温1.5-3小时;当反应釜中中间体M的粘度达到700-20000mPa·s/25℃时,开始冷却,并用60-100目的过滤网过滤待用;所述热塑性聚氨酯TPU的合成过程由以下步骤组成:(1)合成反应:将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M、催化剂C1、催化剂C2、聚多元醇E2加入反应器中,搅拌并升温至60-90℃,后加入根据R计量的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并高速搅拌反应;(2)后处理:待反应完毕后趁热卸下,用不绣钢盘子盛装,在70-90℃下熟化12小时,即可得到热塑性聚氨酯TPU,后冷却、粉碎、注塑、物性检测。
在氨纶废丝的降解过程有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反应原料:
反应物名称 重量百分比
氨纶废丝 40-85%
稀释剂T 0-45%
小分子多元醇E 15-50%
降解剂G 0.5-5%
在热塑性聚氨酯TPU的合成过程有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反应原料:
反应物名称 重量百分比
中间体M 30-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联景聚氨酯工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联景聚氨酯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86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