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MP2A蛋白来源的HLA-A2限制性表位多肽及其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35098.3 | 申请日: | 2009-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3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姚堃;王冰;刘根焰;周锋;谢芳艺;陈云;冯东举;刘英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7/06 | 分类号: | C07K7/06;A61K38/08;A61K47/48;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嘉栋 |
地址: | 210029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mp2a 蛋白 来源 hla a2 限制性 多肽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条LMP2A蛋白来源的HLA-A2限制性表位多肽,及其在实体瘤的治疗及预防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属疱疹病毒科γ亚科成员,由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从非洲儿童淋巴瘤中分离得到,全球约95%的人感染过EBV并成为携带者。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与EBV感染高度相关的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为头颈部常见肿瘤之一。NPC高发于东南亚及我国华南地区。江苏目前发病率也在不断增高,平均每周新增病例10~20例,每年约960例新发病例。临床上NPC不能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放疗和化疗,但这种治疗方法并不能完全有效地清除肿瘤细胞,而且副反应较大,部分患者易复发和转移。因此在传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以生物治疗,发展以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已成为目前研究的方向。
病毒蛋白在NPC肿瘤细胞中呈潜伏II型表达,即仅表达EBV核抗原(EBNA1)和EBV潜伏膜蛋白(LMP1、LMP2)。LMP2是一个包含12个跨膜区域的疏水膜蛋白,由LMP2A和LMP2B组成,两者mRNA仅N端第1个外显子不同,共享C端2~9个外显子,LMP2A表达量远高于LMP2B。LMP2A是静止B细胞中唯一可检测到的EBV潜伏期基因表达产物,可增强细胞周期诱导和凋亡抑制等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DNA和RNA新陈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减少B细胞特异性因子和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表明,LMP2A蛋白富含HLA-A限制性CTL的抗原决定簇,诱导机体产生LMP2A表位特异性的CTL,能特异性杀伤表达LMP2A的相关肿瘤细胞。加之LMP2A其本身不是转化基因,但在EBV潜伏感染及转化细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EBV相关肿瘤免疫治疗的理想靶抗原。
在NPC的免疫治疗中,以LMP2A为靶抗原设计的表位多肽治疗性疫苗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表位肽疫苗的优点在于化学性质稳定、制备方便、不需细菌或病毒等载体、根据需要可设计成特异性或通用性疫苗。随着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以往通过合成大量交叠肽(overlap peptides)再利用后续实验加以筛选的方法已逐步被计算机预测方法取代,极大地加快了基于表位的疫苗设计进程。随着研究的不断进行,陆续有新的LMP2A特异性表位被鉴定出来。
免疫原性弱和诱导免疫耐受是当前表位疫苗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新的研究发现导致免疫耐受的原因主要与传统短肽的提呈途经有关。van der Burg在传统的MHC-I限制性表位序列基础上,添加锚定序列和连接序列,体外合成长肽,发现长肽在提高免疫原性和克服免疫耐受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短肽,其开发的HPV相关疾病治疗性多肽疫苗已经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研究新型抗原佐剂、选择合适的抗原提呈细胞和对抗原肽进行修饰加工是表位疫苗研究的热点。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家族具有结合多肽、稳定多肽(分子伴侣)、转运多肽的作用。新近发现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达HSP70受体,多肽与HSP70形成的复合物可通过受体介导的高效抗原内吞作用被捕获,结合的多肽被递呈至MHC分子,激发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分枝杆菌HSP70还能刺激DC表面的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与细胞因子的分泌,在连接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被公认为“天然免疫佐剂”。
发明内容:
本研究的目的是筛选并鉴定LMP2A特异性CTL表位肽,将其或配合适宜的免疫佐剂,作为一种新的表位疫苗,直接免疫机体,用于替代较为繁琐的重组病毒载体免疫疗法和树突状细胞过继免疫疗法。
一种LMP2A蛋白来源的HLA-A2限制性表位多肽,它是多肽LMP2A264,由九个氨基酸组成,其位置为264-272,其序列为:QLSPLLGA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医科大学,未经南京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50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