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间移动装置以及层间移动装置的集成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16703.3 | 申请日: | 200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8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真一;桑原雅弥;冈田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1B7/085 | 分类号: | G11B7/085;G11B7/09;G11B7/135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许海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装置 以及 集成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用于对多层光盘记录信息或者再现所记录的信息的光盘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使利用光学头进行的信息记录/再现位置跨越多个信息层而进行移动的层间移动装置以及层间移动装置的集成电路。
背景技术
从以往就进行着增大每张光盘的记录容量的技术开发。其中之一是,作为使每张光盘的记录容量成为2倍的技术,将两个记录层进行了多层化的双层盘已被实际应用。
在层间移动中,暂时开启聚焦控制,对聚焦致动器施加使物镜朝向目的层进行移动那样的加速脉冲,在目的层的附近施加了减速脉冲后再次关闭聚焦控制。对移动从移动源的层到目的层的附近为止的预定距离而所需的时间进行测定,来决定减速脉冲的宽度。另外,层间距离由于根据盘而存在偏差,所以预先根据使物镜上下时的聚焦错误信号来求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当前正在进行2层以上的多层盘的开发。例如,是4层、6层的多层盘。
图18是示出4层盘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18中示出了如下情况:各层间距离是15um,由物镜聚光的激光在L0层成为对焦点状态。在该状态下,在中间的L1层进行了一部分反射的激光在L2层成为对焦点状态,并重叠到来自L0层的反射光。因此,再现信号的质量变差。因此,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各层间隔不同的盘规格的多层光盘。
另外,为了增大每张盘的记录容量,使光源的波长变短以及增大物镜的数值孔径(NA)。例如,波长为405nm、NA为0.85的光学头已被实际应用。此处,如果盘的覆盖层的厚度产生偏差,则产生球面像差,该球面像差伴随着物镜的数值孔径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在这样的高密度盘中,由于球面像差的影响而在聚焦错误信号中产生失真,所以在光学头中设置了用于校正所产生的像差的校正机构。
另外,聚焦致动器一般被设计成通过设为音圈型而提高响应速度,与此相对,球面像差校正机构使用了液晶、步进马达,响应速度与聚焦致动器相比被设计成慢10倍左右。因此,在从某个信息层向其它信息层进行层间移动时,在移动源的层中将球面像差校正值切换成移动目的地的层的最佳值后,驱动聚焦致动器而使激光的焦点位置移动到移动目的地的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43872号公报(第1页、图1等)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2545号公报(第1页、图1等)
但是,在以往的光盘装置的层间移动装置中,如果光盘的信息层增至4层、6层,则在1层的层间移动的重复中最大产生5次重复处理。因此,产生层间移动时间增大、图像的连续再现中断等课题。
另外,在波长为405nm、NA为0.85的光学头的情况下,需要区分由于温度、时间经过而产生的光检测器等的偏差所致的聚焦错误信号的失真、与球面像差的影响所致的失真,来进行校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层间移动装置以及层间移动装置的集成电路,即使在使用数值孔径高的物镜来再现多层盘时也可以进行稳定的层间移动。
本发明的发明1的层间移动装置,在对具有多个信息层且各信息层的层间距离在光盘规格中不同的光盘照射激光而进行数据的记录、再现的光盘装置中,使上述激光的焦点在上述光盘的层间进行移动,所述层间移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物镜,将来自光源的激光聚光到光盘的信息层;聚焦致动器,使上述物镜在光轴方向上移动;聚焦错误检测单元,对上述光盘的信息层上的激光的收敛状态进行检测;以及层间移动控制系统,根据使用由上述光盘规格规定的各层间距离以及基于上述聚焦错误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而测定的上述激光的焦点通过各层间的时间来计算出的、上述光盘的信息层与焦点的相对速度,对上述聚焦致动器进行驱动控制,使上述激光的焦点向离开2层以上的信息层进行移动。
由此,可以正确地检测相对速度,所以可以正确地进行使激光的焦点移动时的速度控制,可以稳定地进行激光的层间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67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冷式冷却装置
- 下一篇:驾驶辅助系统、车辆及立体物区域推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