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飞机部件装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12683.2 | 申请日: | 200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5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克利斯汀·克芬格;约阿希母·梅茨格;迈克尔·奥布格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空中客车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06 | 分类号: | B64C1/06;B64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周艳玲;罗正云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机 部件 装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飞机中装配内部件、管道和/或电线的飞机部件装配系统,以及一种在飞机中装配内部件、管道和/或电线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飞机中装配内部件时,通常将诸如开槽面板、侧配平、天花板配平、成排的照明器、行李舱等各种部件单独连接到飞机结构。由于每个部件必须单独定位和紧固到飞机结构,因此,内结构的组件通常极为费时。而且,单个内部件的位置变化或对内部件的设计变化实现起来通常较为困难,这是因为这种变化通常需要改变飞机结构侧的保持架和/或至少改变提供在飞机结构上用于装配内部件的紧固位置。
以类似的方式,例如用作飞机空调系统的空气传导管路或用于机舱中供水的管道以及电线目前也是以费时的方式单独紧固到飞机结构。装配之后,在最终检查期间,必须检查所有线路的正确功能。特别是所有管道必须进行泄露检查,而在电线的情况下,必须检查所有接口。在管道和电线的情况下,位置变化或设计变化实现起来通常较为困难,同样是因为这种变化需要改变飞机结构侧的保持架和/或至少改变提供在飞机结构上用于装配管道和电线的紧固位置。此外,飞机结构上的管道和/或电线的紧固位置变化可能需要飞机结构上的内部件的紧固位置变化,反之亦然。
用于在飞机中装配内部件组件的自支撑结构装置从WO 2008/043557A1中可知,该申请在本申请的优先权日之前并未公开。
发明内容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在飞机中装配内部件、管道和/或电线的飞机部件装配系统,以及一种在飞机中装配内部件、管道和/或电线的方法,该系统和方法能在飞机中实现内部件、管道和/或电线的容易且快速的装配,以及这些结构元件的简化的最终检查。
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在飞机中装配内部件、管道和/或电线的飞机部件装配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弧状的框架元件。该框架元件可具有单一或多部分结构。例如,该框架元件可在区域中至少包括纵向支杆,该纵向支杆基本平行于彼此设置,并框架元件在飞机中处于装配状态时基本平行于飞机结构的肋延伸。该纵向支杆因此优选具有的曲率基本适合飞机结构的肋的曲率。纵向支杆的长度优选被选择成使得在飞机中处于装配状态的框架元件跨越机舱的两个侧壁以及机舱的天花板。如果框架元件具有多部分结构,则框架元件的各个部分可在机舱的侧壁和/或天花板的相应部分上方延伸。此外,框架元件可包括适当数量的连接支杆,该连接支杆至少在纵向支杆之间的区域延伸,以确保框架元件的足够刚度。框架元件优选由轻质、刚性材料制成,例如铝、铝合金、GFRP、CFRP或某一其他碳纤维材料。根据本发明的飞机部件装配系统可仅包括一个弧状框架元件,该框架元件具有在至少彼此基本平行的区域中设置的多个纵向支杆。然而,可替代地,根据本发明的飞机部件装配系统可包括彼此分开形成的多个框架元件。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飞机部件装配系统包括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在框架元件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并可与框架元件预装配在一起,以形成独立操作的自支撑装配组。连接元件确保根据本发明的飞机部件装配系统的足够的静态和动态稳定性,并优选同样由轻质和刚性的材料制成,例如铝、铝合金、GFRP、CFRP或某一其他纤维材料。连接元件优选采用连续的底层地板(sub-floor)形式,该底层底板由框架元件以弧状方式跨越。根据本发明的飞机部件装配系统在飞机中处于装配状态时,连接元件优选由飞机结构的横向构件支撑,并形成或承载机舱的地板。通过根据本发明的飞机部件装配系统的这种结构,飞机结构中的横向构件的量优选可减少,因为仅需要两个横向构件为连接元件提供足够的支撑,并因此为整个飞机部件装配系统提供足够的支撑。
根据本发明的飞机部件装配系统进一步包括用于将内部件、管道和/或电线紧固到框架元件和/或连接元件的紧固器具。作为用于将内部件、管道和/或电线紧固到框架元件和/或连接元件的紧固器具,可使用螺纹紧固器具、夹子、轨道或制动装置。紧固器具可安装在框架元件和/或连接元件上,但还可被设计成与框架元件和/或连接元件集成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空中客车作业有限公司,未经空中客车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26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