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油的劣化估计装置和发动机油的氧化防止性能的估计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80019200.4 | 申请日: | 200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0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奥山庸介;丸山雅司;相川孔一郎;星川涉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M11/10 | 分类号: | F01M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 机油 估计 装置 氧化 防止 性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用于内燃机的润滑的发动机油的劣化进行估计的发动 机油的劣化估计装置、和用作判定发动机油的劣化的指标的发动机油的 氧化防止性能的估计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油除了具有发动机的润滑功能以外,还具有清洁、防锈、防 腐蚀等各种功能。当发动机油劣化时,无法维持这些诸多功能,并且, 由于淤渣的生成等,成为发动机损伤等不良情况的原因,所以,优选根 据劣化程度尽早进行更换。另一方面,从近年来的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 寻求废油量的削减,在发动机油的情况下,特别优选根据废油量和更换 频度的多少,尽可能地延长更换间隔。从以上的发动机保护和环境保护 这两个观点出发,精度良好地判定发动机油的实际劣化并适当设定发动 机油的更换时期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
因此,以往提出了与发动机油有关的各种劣化判定装置,例如公知 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装置。该劣化判定装置具有根据发动机油(以下 称为“油”)的性状进行判定的第1判定装置、和根据发动机的工作信息 进行判定的第2判定装置。在第1和第2判定装置的任意一方判定为油 劣化时,在显示器上显示该意思,提示油的更换。
第1判定装置使用光传感器,从发光部向油发出光,并且,利用受 光部接收由油反射的光,在其受光量小于规定的第1基准值时,在油中 生成直径较大的微粒子,判定为油劣化。另一方面,第2判定装置计算 油更换后车辆的行驶距离等的发动机的工作信息的累计值,在计算出的 累计值在规定的第2基准值以上时,判定为油劣化。并且,从在良好的 状态下使用油的观点出发,上述第1判定装置用的第1基准值设定得更 为严格,与此相对,从使用油直到发动机不产生不良情况的极限附近的 观点出发,第2判定装置用的第2基准值设定得更为缓和。
但是,在该现有的劣化判定装置中,在第1判定装置正常时,采用 使用了更为严格的第1基准值的第1判定装置的判定结果,所以,在油 的劣化程度没那么高的状态下,也容易判定为油劣化,其结果,尽早更 换油,白白废弃。
并且,在第1判定装置故障时,作为其备用,采用使用了第2基准 值的第2判定装置的判定结果。但是,该第2判定装置的判定手法只不 过是根据油更换后的行驶距离等的累计值,来估计油的劣化程度。对此, 油劣化的实际进行程度不仅根据上述行驶距离或转速的累计值而不同, 还根据发动机的运转环境或运转状况等而有很大不同,所以,通过第2 判定装置,无法精度良好地判定油的劣化程度。因此,为了可靠地避免 润滑不良等的不良情况,需要针对第2基准值额外地设定安全率,油的 更换时期还是提前。
进而,在该现有的劣化判定装置中,为了进行第1判定装置的劣化 判定,必须设置光传感器,相应地存在制造成本增大的缺点。
并且,作为与发动机油有关的现有的其他劣化判定装置,公知有专 利文献2所公开的装置。在该劣化判定装置中,作为判定发动机油(以 下称为“油”)的劣化的指标,着眼于油中的氧化防止剂的剩余量,使用 红外分光分析计来检测该氧化防止剂的剩余量。在该劣化判定装置中, 在与油通路的油过滤器的下游侧连接的旁通通路中设置红外分光分析 计,通过该红外分光分析计,求出表示氧化防止剂的红外吸收光谱的特 征峰值的红外波长的吸光度,根据该吸光度来计算氧化防止剂的剩余量。 然后,根据这样计算出的氧化防止剂的剩余量来判定油的劣化。
但是,在该现有的劣化判定装置中,为了测定氧化防止剂的存在量, 必须使用高价的红外分光分析计,制造成本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以上这种课题而完成的,其第1目的在于,提 供如下的发动机油的劣化估计装置:能够廉价且精度良好地估计发动机 油的劣化,由此,能够适当地判定发动机油的更换时期。
并且,本发明的第2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发动机油的氧化防止性 能的估计装置:能够精度良好地估计发动机油的氧化防止性能而不使用 高价的传感器,由此,能够适当地判定发动机油的劣化和更换时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896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226896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92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治疗失禁的组织块组合物
- 下一篇:电缆桥架固定式横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