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线构造以及具有该天线的无线通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14400.0 | 申请日: | 200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5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村山卓也;驹木邦宏;石原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9/40;H01Q9/42;H01Q13/0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香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构造 以及 具有 无线通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便携式电话机等的无线通信装置中设有的天线构 造以及具有该天线的无线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图9中由示意的立体图表示天线构造的一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天线构造40具有天线元件41。该天线元件41,具有电介质基体42和 供电发射电极43来构成。供电发射电极43,形成于电介质基体42上,作 为天线起作用。在供电发射电极43形成缝隙S。由于该缝隙S,供电发射 电极43与无缝隙S的情况相比,从构成供电发射电极43的电流路径的一 端侧的供电部Q至另一端侧的开口端K的电的长度(电长度)变长。这 样,通过使电长度变长,能够谋求供电发射电极43的小型化,并且使供 电发射电极43具有在预先规定的无线通信用的频带中进行谐振动作的电 长度。
天线元件41,例如安装于无线通信装置的电路基板44的非接地区域 Zp。电路基板44,具有形成接地电极45的接地区域Zg,和未形成接地电 极45的非接地区域Zp。所述天线元件41,安装于非接地区域Zp。通过 将天线元件41安装于非接地区域Zp的预先规定的位置,供电发射电极 43的供电部Q,经由设置于电路基板44的供电用线路46,与无线通信用 电路47电连接。
天线构造40中,例如,若无线发送用的信号从无线通信用电路47提 供给供电发射电极43,则供电发射电极43进行谐振动作从而无线发送用 的信号被无线发送。另外,若信号到达后供电发射电极43进行谐振来接 收信号,则该接收信号从供电发射电极43传输至无线通信用电路47。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6-2034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平11-122024号公报 [专利文献3]JP特开2003-78322号公报
不过,近年来,特别是对于带有无线通信功能便携式移动终端(例 如便携式电话机)等的无线通信装置,出现小型化的要求。根据该要求, 对于天线构造也要求小型化。对应于该要求,若要使天线元件41小型化, 则显然也必须使供电发射电极43小型化。但是,若仅仅使供电发射电极 43小型化,则由于电长度不足不能将供电发射电极43的谐振频率降低至 所希望的频率。那样一来,供电发射电极43就不能进行在预先规定的无 线通信用的频带下的无线通信。因此,在谋求供电发射电极43的小型化 时,需要寻求用于使电长度变长的方法。
例如,作为一例,有如下的方法,即:通过将供电发射电极43的形 状制作成弯曲形状等,使从供电部Q到开口端K的物理长度变长,从而 使电长度变长。在采用该方法的情况下,供电发射电极43的形状变得复 杂,另外,供电发射电极43的路径宽度变窄。若如此地路径宽度变窄, 则会产生传导损耗增加而使天线效率降低的问题。另外,由于使形状复杂 化,因此也会产生难以调整供电发射电极43的谐振频率的问题。
另外,在天线构造40的结构中,除关于小型化的问题以外,还有如 下所示的问题。也就是,由于天线元件41安装于电路基板44,因此其配 置于电路基板44中所必须的接地电极45的附近。这样一来,供电发射电 极43的电场被接地电极45吸引而使Q值升高。因此,出现所谓难以使无 线通信的频带的宽带化的问题。
另外,例如,握着无线通信装置(例如便携式电话机)的手或正在 进行操作的手,有时会放在供电发射电极43的附近。这样一来,因为手 是地线,因此在与供电发射电极43之间容易形成寄生电容。由于该寄生 电容,而会出现如下问题:使天线特性变动·降低,从而容易破坏对于无 线通信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44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