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铁路车辆底部制动系统的布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33810.1 | 申请日: | 2008-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709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廖小平;张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H11/00 | 分类号: | B61H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 宁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车辆 底部 制动 系统 布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动技术,特别是关于一种铁路车辆底部制动系统的布置。
背景技术
由于中国铁路机车车辆限界的规定是:车辆及所装载货物高度自轨面起不得超过4.8米。而因为车辆本身需要有转向架等为车辆提供行走装置,这些行走装置及车体相应的支撑部件所占据的高度通常在1.1米以上,所以,这样留给货物装载的最大理论高度就只有3.7米。对于高度空间超过3.7米的货物装载,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设计凹底车辆或落下孔车辆,即在车辆转向架之间的部位将车体向下凹陷,使车体底部最大可能贴近轨面,这样装载空间就会加大。而车辆制动系统一般都置于车体底部,当车体采用凹底形式时,除靠近车辆转向架处以外,其他车底处几乎无空间供给制动系统安装。同时,由于转向架的制动要求,制动系统提供给转向架中基础制动件的动力方向需与车辆纵向一致,而传统布局中制动系统的制动缸方向为纵向放置,制动缸要占用约0.95米的长度空间,加之制动缸鞲鞴杆伸出侧需要加装杠杆等零部件,制动缸纵置需要的长度空间要超过1.2米;制动系统的闸调器方向也需与制动缸方向一致,闸调器所需长度空间超过1.6米,综合起来,车体底部为制动系统提供的安装长度将超过2.8米,这对于凹底车辆来讲是不可能的。
现在有的方法是将制动系统置于转向架处的车体底架上部,这样需要占用车辆端部空间,对于滚装货物如汽车、轮式机械来说,由于制动系统的阻挡使得滚装货物的装卸变得很不方便且由于制动系统的存在减少了货物装载量,降低了运输效率,从而导致运输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布局合理,占据空间小的铁路车辆底部制动系统的布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铁路车辆底部制动系统的布置,包括杠杆、制动缸、闸调器、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通过杠杆支点座沿车体纵向安装在车体底架上,所述杠杆前端分别连接所述闸调器和所述制动缸的鞲鞴杆,所述闸调器和制动缸在车体底部横向布置,所述闸调器另一端通过一直角曲拐连接所述拉杆,所述直角曲拐的中间拐角处通过一转销转动枢接在一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固定在所述车体底架上。
所述安装座包括上、下平行间隔设置的两平板及连接两平板的竖直板,所述直角曲拐的中间拐角处插入到所述两平板之间,并通过所述转销与两平板连接。
所述安装座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竖直板上的筋板,所述筋板与竖直板焊接到所述车体底架上。
所述制动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车体底架上。
所述闸调器的螺杆端连接到所述直角曲拐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将车辆制动系统设置在车体底部,减小了车上占有率,扩大了车上货物装载的空间。2、本实用新型不但将车辆制动系统设置在车体底部,而且将制动缸与闸调器等横向布置在车体底部,不但节省了车体底部空间,而且为凹底车辆的设计提供了方便。3、本实用新型增加一中间连接件:曲拐,将横向布置的闸调器与纵向布置的拉杆连接起来,使得横向运动最终又转变为纵向运动,实现制动功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为货物装载车辆的制动布置提供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布置示意图
图2是安装座与曲拐连接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在铁路车辆底部安装制动系统的新布局形式,它包括了车辆制动系统的所有基本件,其中主要包括杠杆1、制动缸2、闸调器3、拉杆4等。它们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制动缸2为杠杆1提供杠杆摆动的驱动力,杠杆1的摆动带动其上连接的闸调器3移动,闸调器3的移动进而带动所连接的拉杆4纵向移动,拉杆4再带动车辆转向架上的移动杆5动作,以此实现车辆的制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未经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38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