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料电池车DC/DC变换器控制板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10894.7 | 申请日: | 2008-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8795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彭再武;毛懿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00 | 分类号: | H02M3/00;H02M1/00;B60L11/18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卢 宏 |
地址: | 412007湖南省株洲市天***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电池 dc 变换器 控制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的控制部件结构,尤其是指一种燃料电池车DC/DC变换器控制板。主要用于燃料电池车做控制用。
背景技术
DC/DC变换器在燃料电池车上安装空间有限,故要求内部元件模块化、高性能化,以便于提高功率质量比、体积功率比。DC/DC变换器对控制系统要求很高,即要求满足控制功能,又要数字化、集成化,同时具有强抗干扰能力,要求接口简单,便于维护。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数字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一般的大功率变流产品其控制系统将主控制板、信号采样处理板、驱动板、电源板分离开,通过电连接器进行信号转接。在主控板上布置有主控制芯片及逻辑芯片,信号处理板主要用于采集电流电压信号及开关量信号,在电压信号采集时一般采用电压传感器。驱动板主要为主功率模块提供驱动脉冲,电源板主要为系统提供控制用各低压电源,如+5V,±15V等。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采用一般的控制系统,必将使DC/DC变换器体积增加,连接线束较多,难以满足燃料电池轿车上狭小的安装空间及复杂的电磁工作环境。为便于组装、维护,提高质量功率比、体积功率比,减小各信号在线束上的干扰,研发的燃料电池车用DC/DC变换器其控制板,集控制、电源、驱动于一体,有效地减小了箱体体积,使结构简单化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燃料电池车DC/DC变换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即满足控制功能,又便于组装、维护,且质量功率比、体积功率比高,信号线束上的干扰小的DC/DC变换器控板。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思路如下:一种燃料电池车DC/DC变换器控制板,在所述的控制板上有主控制逻辑芯片、控制电源分配电路、主功率模块驱动及脉冲保护电路、各模拟信号采样处理电路,主控制逻辑芯片、控制电源分配电路、主功率模块驱动及脉冲保护电路、各模拟信号采样处理电路之间为电连接,并构成的电源转换、电流采样处理、电压采样处理、脉冲信号处理和主芯片CAN通讯电路几个部分;该控制板对系统外只有12V的控制电源接口和CAN控制接口;在满足了电气绝缘等级的要求下,控制板中采用2路差分采样电路来检测燃料电池输出电压及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采用这种电压检测模式,可不使用电压传感器,进一步了降低系统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主要将电源转换电路、内部电流、电压、温度等模拟信号采样处理电路、脉冲信号电路集成成于板上,有效地缩减了系统DC/DC变换器体积,解决了燃料电池车动力系统及内部主功率元件开关引起的的电磁兼容问题,提高了DC/DC变换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差分采样电路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电流采样处理;2、电源转换;3、电压采样处理;4、脉冲信号处理;5、主芯片CAN通讯电路;6、控制电源接口;7、CAN控制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1给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结构示意图。从附图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燃料电池车DC/DC变换器控制板,在所述的控制板上有主控制逻辑芯片、控制电源分配电路、主功率模块驱动及脉冲保护电路、各模拟信号采样处理电路,主控制逻辑芯片、控制电源分配电路、主功率模块驱动及脉冲保护电路、各模拟信号采样处理电路之间为电连接,并构成的电源转换2、电流采样处理1、电压采样处理3、脉冲信号处理4和主芯片CAN通讯电路5几个部分;该控制板对系统外只有12V的控制电源接口6和CAN控制接口7。
图2显示在满足了电气绝缘等级的要求下,控制板中采用2路差分采样电路来检测燃料电池输出电压及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采用这种电压检测模式,可不使用电压传感器,进一步了降低系统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08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