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驾驶员侧安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41351.4 | 申请日: | 2008-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54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福;邓国栋;黄邦超;吕伯寿;刘李兵;王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华川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64 | 分类号: | B60R21/264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 立 |
地址: | 610106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驾驶员 安全气囊 气体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被动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是汽车驾驶员侧安全气囊用的气体发生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汽车驾驶员侧安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为烟火式DAB气体发生器,其特点为:上盖和安装盘分离,用激光焊接为一体;上盖和本体均采用冲压成型,通常采取的材料为强度高301不锈钢材料,这类气体发生器存在的弊端如下:
1.上盖和安装盘分离,增加一个零件;
2.多一道焊接工序,增加一台激光焊机;
3.两个零件焊接而成,难以保证安装孔的位置,造成用户安装使用困难;
4.使用301不锈钢,材料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传统汽车驾驶员侧安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存在的难以精确定位安装孔位置、用户安装使用困难、制造工艺较复杂、成本高等技术问题,以提供一种上盖和安装盘一体式设计、精确定位安装孔位置、用户安装方便、制造工艺简单且成本低的汽车驾驶员侧安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驾驶员侧安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中上盖1和带钢箔的本体2密合连接成为主腔体,点火管16贯通穿过上盖1伸入前述腔体内,上盖1的内侧面设有缓冲垫II 7,由网罩密封盖5和网罩6围成的产气药腔4位于主腔体中部,网罩密封盖底部设有缓冲垫I 3,产气药腔4内有产气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驾驶员侧安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中上盖1的四角上分别设有安装法兰盘孔17。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驾驶员侧安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中点火管16由电爆管11、点火药12、自动点火药片13、管座14和管体15组成,其中管座14设于管体15的上部,电爆管11与管座14同芯连接,点火药12和自动点火药片13设于管座14底部。
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驾驶员侧安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的有益效果:
1.上盖和安装盘一体式设计,减少零件数,减化制造工艺流程;
2.可精确定位安装孔位置、用户安装方便;
3.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主视图
图2俯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1上盖、2本体、3缓冲垫I、4产气药腔、5网罩密封盖、6网罩、7缓冲垫II、11电爆管、12点火药、13自动点火药片、14管座、15管体、16点火管、17安装法兰盘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详细结构、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参照附图1-2,通过如下实施方式予以说明。
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驾驶员侧安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中上盖1采用了大弧形与小饭盒平底相连接形状且连接法兰盘为一体结构,这样既保证了上盖强度,又保证了偏心要求;同时去掉了单独的法兰盘零件和焊接工序。
上盖1与带钢箔的本体2均采用Q460E低合金高强度钢,经激光焊接连接成为主腔体,点火管16贯通穿过上盖1伸入前述腔体内,上盖1的内侧面设有缓冲垫II7,由网罩密封盖5和网罩6围成的产气药腔4位于主腔体中部,网罩密封盖底部设有缓冲垫I 3,产气药腔4内有产气药。
上盖1的四角上分别设有安装法兰盘孔17。
点火管16由电爆管11、点火药12、自动点火药片13、管座14和管体15组成,其中管座14设于管体15的上部,电爆管11与管座14同芯连接,点火药12和自动点火药片13设于管座14底部。
该气体发生器采用了一体式结构设计,各组成部件相对独立,具有各自的技术要求和检验规范,这样有助于各部件的生产、装配及质量控制。也有助于简化成品的装配过程,使气体发生器的总体性能和质量容易得到控制,因而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当气体发生器受到外界传输来的一定电流作用后,电爆管首先发火,引燃药着火后通过一定的通道点燃壳体内的产气药片,当产气药片燃烧后产生的气体通过网罩过滤后达到一定的压力后冲破本体上的钢箔,喷出一定量的气体,使安全气囊顺利打开,完成其功能。
由上可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驾驶员侧安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具有上盖和安装盘一体式设计,减少零件数,减化制造工艺流程;可精确定位安装孔位置、用户安装方便;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低等诸多有益效果和技术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华川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华川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13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