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动车碰撞缓冲减震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0117.X | 申请日: | 2008-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07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林锦亨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锦亨 |
主分类号: | B60R19/26 | 分类号: | B60R19/26;B60R19/28;B60R19/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00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碰撞 缓冲 减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碰撞缓冲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机动车发生正面或追尾相撞时,对于车内人员是非常危险的,传统的车辆保险杠都是采用一根槽钢横置于车辆前后方的做法,当受到撞击时,撞力直接传导至车身,事故车辆保险杠根本就没起作用,导致车身严重变形甚至损坏,这样难以保证安全的装置,很难起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更加安全可靠的机动车碰撞缓冲减震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机动车碰撞缓冲减震装置,包括保险杠,还包括抵推板和底座,所述保险杠与车体连接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所述抵推板,所述抵推板与底座之间设有弹簧、气囊或者橡胶棒。
作为优选,所述弹簧为锥形弹簧。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统的保险杠与车体的固定连接端设置了用于缓冲减震的弹簧、气囊或橡胶棒,大大提高了保险杠至车身的缓冲减震效果,从而提高了车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机动车的前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机动车碰撞缓冲减震装置的剖视示意图一,其中也示意出了车体的外壳和在车体上设置的轨道;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机动车碰撞缓冲减震装置的剖视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机动车碰撞缓冲减震装置的剖视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机动车碰撞缓冲减震装置可设于机动车的前、后端以减轻由于前方或追尾撞击给车内乘客造成的危险,也可根据需要设置于车辆的侧端。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保险杠1、抵推板2和底座3,所述保险杠1与车体连接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所述抵推板2,所述抵推板2与底座3之间设有弹簧41、气囊42或者橡胶棒43。其中,作为优选,所述弹簧可采用锥形弹簧。
将本实用新型连接与车体的方式如下:
首先,通过在车体的相应端面上水平并与该端面垂直的方向上向车内设置有轨道5,将本实用新型装入,使所述抵推板2卡置于车体相应端面的外壳6,所述述保险杠1置于车体相应端面的外侧。
当车辆发生撞击时,所述保险杠1接收到外力,向车内施力,所述抵推板2即将力传递给内置的弹簧、气囊或橡胶棒,从而有效地将撞击力进行化解,使保险杠1不致于变形,有效地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
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锦亨,未经林锦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01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快速紧固装置的火车运汽车专用车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汽车行李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