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频无极灯散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4968.5 | 申请日: | 2008-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30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军;陈焱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建军;陈焱 |
主分类号: | H01J61/52 | 分类号: | H01J6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之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朝玉 |
地址: | 213022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频 无极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部无电极照明灯具,特别涉及一种高频无极灯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频无极灯散热装置用铜的导热棒与铝的散热片组成的散热装置,虽然在铜的导热棒与铝散热器的接触非常好,二者之间的热导也不错。但是,根据铜优异的吸热性与铝优异的散热原理,二者之间能够真正散发的热量仅仅在铜铝接触附近的铝板上,所以,即使把铝的散热片做的更大,由于铜铝接触的面积较小,无法把热量迅速传递出去,所以,散热效果就不会好。而高频无极灯由于其工作的原理,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非常多的热能,如果这些热能不能及时的释放,就不能正常的工作,灯泡反而会熄灭,甚至可能毁坏高频无极灯。所以,目前能够生产的高频无极灯最大也只能做到200w,而且,性能极不稳定,不利于高频无极灯的推广和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高频无极灯散热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频无极灯用散热装置,包括导热体、与所述导热体连接的散热部,所述散热部为铜铝复合部件,且所述铜铝复合部件的含铜部与所述导热体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频无极灯用散热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铜铝复合部件为铜铝复合板。
所述铜铝复合板为铜与铝经轧制结合在一起的复合材料,所述铜或铜合金的厚度为0.1~0.3mm,铝或铝合金的厚度为2.0~3.0mm。
所述导热体为热管。
所述热管设有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内设有毛细管构造,并充有工作液体。
所述导热体为铜棒或铜管。
所述散热部上设有安装孔,可兼做高频无极灯灯座。
所述导热体与所述散热部接触的面积大于所述导热体与热源的接触面积。
所述铜铝复合板中所述铜为铜合金,所述铝铝合金。
所述铜铝复部由多个铜铝复合板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频无极灯用散热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与传统的铝散热片相比,高频无极灯用高效散热装置使用的散热是通过散热器所有散热面积在散热,而传统散热器仅仅在铜铝接触的部位及附近面积在散热。因此,散热性能大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更加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高频无极灯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导热体与散热部接触部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频无极灯用散热装置,包括导热体1、与所述导热体1连接的散热部2,所述散热部2为铜铝复合部件,且所述铜铝复合部件的含铜部与所述导热体接触。由于导热体1与热源接触的地方温度比导热体1与所述散热部2接触的地方温度要高,所以聚集在导热体1与热源接触的地方的热量,通过导热体1迅速的传递到所述导热体1与所述散热部2接触的地方。所述导热体1与所述散热部2接触的地方与散热片是紧密接触的,由于在铜铝复合板上有一层铜层,而铜有优异的吸热性能,使得热量迅速地传递到复合板的整个铜层上。由于有铜有很好的传热性能。热量迅速传输到整个铜层上,而采用的铜铝复合板是一种经轧制铜铝之间冶金结合的铜铝复合板,铜铝之间没有热阻,铜层的热量迅速的传输到铝层上,通过铝层以辐射、对流和热传导方式散发到空气中,起到很好的散热效果。
参见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采用的铜铝复合板是一种经轧制铜铝之间冶金结合的铜铝复合板,所以,铜层3上的温度迅速传递到整个铝散热面4上,通过铝的优异散热性能,把热量迅速散发出去,从而起到高效散热的作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铜可以为铜合金,所述铝可以为铝合金。所述铜、铝经轧制结合在一起的复合材料,所述铜或铜合金1的厚度为0.1~0.3mm,铝或铝合金2的厚度为2.0~3.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建军;陈焱,未经朱建军;陈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49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银行营业网点专用双电源切换配电柜
- 下一篇:组合电路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