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属螺旋焊管成型加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2559.1 | 申请日: | 200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74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俞建荣;凌星中;吴波;刘运良;李合增;赵增慧;王保山;凌峰;陈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21C37/12 | 分类号: | B21C37/12;B21C37/08 |
代理公司: | 小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祚龄 |
地址: | 102617***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螺旋 成型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螺管的成型制造设备,尤其是涉及金属螺旋焊管成型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金属螺旋焊管成型器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滑动摩擦的套筒成型器,另一种是基于三辊弯板原理的滚动摩擦的全辊套成型器。前者成型准确、好调整,但摩擦阻力大,必须给套筒与管子的摩擦表面浇油润滑,因此容易破坏焊接环境,焊缝容易产生气孔,同时所生产的螺旋焊管有很大的残余应力,减小了钢管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目前只在交频焊中使用这种成型器生产低压管道;后者全辊套成型器采用的是滚动摩擦,因而成型阻力小,且不需浇油,焊接环境好,目前大直径长输送管线常用的螺旋焊管均采用这种成型设备,但由于其采用双面埋弧焊制造,导致其成型和调整机构复杂,调型费时、费料,并难以非常精确的保证焊缝间隙。特别是对于薄壁螺旋焊管以及带有贵金属层的双金属螺旋焊管要求成型精确,确保极小的焊缝间隙,并采用熔焊法,因而上述两种成型器都难以满足这种需要。
因此,设计一种新型的制造薄壁螺旋焊管以及带有贵金属层的双金属螺旋焊管的成型加工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根据背景技术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即能精确地保证成型质量和焊缝间隙及对接质量,又能高质量地实施熔化焊接,而且成型阻力很小,用于制造薄壁螺旋焊管以及带有贵金属层的双金属螺旋焊管的成型加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金属螺旋焊管的成型加工装置,主要由成型模(1)和成型角调节器(2)组成,其中:组成成型模(1)的构件外套筒(11)与底盘支座(18)的V型件(19)固定连接,外套筒(11)一端设置有金属带材料递进口A,另一端设置有成型管件(20)的出口B,并在此端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端盖(13),外套筒(11)前、后均安装有滚珠(17),在滚动轴承(14)的两外侧外套筒(11)与成型管件(20)之间分别设置有滚珠保持架(16),滚珠(17)通过滚珠保持架(16)固定在外套筒(11)内壁与成型管件(20)之间,在滚动轴承(14)中间安装有一套环(12),套环(12)的外圆面与外套筒(11)内壁通过紧配合固定,其内圆面直接与成型管件(20)相接触,在套环(12)所在的位置处,在套环(12)上和外套筒(11)上与其相对应的位置各开有一个焊枪入孔(111),在套环(12)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滚动轴承(14),在滚动轴承(14)的内圈与成型管件(20)之间安装有定径套筒(15),转盘(21)通过螺栓与底盘支座(18)固定连接,外套筒(11)通过与其相连接的成型角调节器(2)来调整成型角。
滚珠(17)沿轴向螺旋线均匀分布在滚珠保持架(16)上,其螺旋角与所制管件的成型螺旋角α一致。
滚动轴承(14)和定径套筒(15)安装在两滚珠保持架(16)之间,滚动轴承(14)的外圈与外套筒(11)内壁之间采用小量的过盈配合,以保持它们之间相对固定不动,定径套筒(15)固定在滚动轴承(14)的内圈与成型管件(20)之间,与滚动轴承(14)内圈紧密配合,并能随着滚动轴承内圈转动。
套环(12)固定安装在滚动轴承(14)中间,其宽度方向的中线位置与相对成型管件(20)的半个螺距位置C处相重合。
成型角调节器(2)由转盘(21),转轴(22),蜗轮(23),蜗杆(24)和基座(25)构成,其中转轴(22)通过金属键与转盘(21)固定连接,蜗轮(23)固定在转轴(22)上,蜗轮(23)与蜗杆(24)相互啮合。
定径套筒(15)的内径与成型管件(20)所要成型的最终直径一致,它们之间是滑动摩擦。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1、本实用新型于成型模外套筒内壁安装了大量呈螺旋线分布的滚珠,其螺旋角与所要制造的螺旋焊管的螺旋角一致,钢带在滚珠上进行螺旋成型,大大的减小了成型过程中的摩擦阻力,不需要加油润滑,因而没有润滑油污染。
2、本实用新型由于套筒、滚珠和定径套筒的尺寸的精度均较高,有效地保证了螺旋管的成型质量,而且经过定径套筒和套环的矫形,有效的克服由于带钢在卷制成后存的回弹力引起的管件直径不够规则,以及焊缝的对接不平齐错位等缺点,为焊接提供了更有利的环境,从而很大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了螺旋管的成型和焊接质量,因此也就大大减少了螺旋管的缺陷。
3、本实用新型蜗轮-蜗杆调节机构结构简单,角度调节控制精确,使得成型角调节器可以有效地调节螺旋焊管的成型角,从而可以很好的保证在轴向方向上的焊缝间隙。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25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