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ABS常闭电磁阀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20866.6 | 申请日: | 200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58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张致兴;丛宪冬;潘劲;刘伟;张思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向集团公司;浙江万向精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5/02 | 分类号: | B60T15/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215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abs 电磁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ABS电磁阀组件,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ABS常闭电磁阀。
背景技术
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BS)是行车安全历史上最重要的三大发明之一,也是其它安全装置(如ESP行车动态稳定系统与EBD刹车力分配系统)的基础。其工作原理是:在遭遇紧急情况时,装有ABS系统的车辆在车轮即将达到抱死临界点时,刹车在一秒内可作用10次以上,相当于不停地刹车、放松,即相似于机械自动化的“点刹”动作。此举可避免紧急刹车时方向失控与车轮侧滑,同时加大轮胎摩擦力,使刹车效率达到90%以上。而未安装ABS系统的车辆来不及分段缓刹只能立刻踩死;由于车辆冲刺惯性,瞬间可能发生侧滑、行驶轨迹偏移与车身方向不受控制等危险状况。
国际上流行的ABS虽有多种结构形式,但均由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液压控制单元三大部分组成。目前国内生产的ABS系统,都能满足常规制动时的性能要求,同时与减压阀配合能满足应急制动时轮缸增压、保压、减压的要求,以防止车辆瞬间侧滑、行驶轨迹偏移与车身方向不受控制等危险状况的发生。但该结构电磁阀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结构复杂,零件多达12个;2、工作间隙通过19处变形来保证,其精度难以保证,影响到装配前需做配对试验;3、隔磁管:既要保证其能承受必要的工作压力,又要保证其能承受动铁芯的冲击,同时要尽可能的减少漏磁,这就要求隔磁管既要有一定的强度,又必须是高度稳定的非磁性材料,这使得隔磁管拉伸成形有一定的制造难度;4、阀杆及阀口关闭时的密封面均需衍磨加工,加工工艺复杂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结构复杂、工作精度难以保证、加工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精度高、加工工艺简便、制造成本低廉的新型ABS常闭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新型ABS常闭电磁阀,包括阀体、阀孔以及设置在阀孔上部的动铁,阀体外侧套设有环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铁和阀体外侧套设有磁通管,磁通管与动铁之间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磁通管薄壁部分的内径略大于动铁的外壁直径,所述磁通管顶部的空腔和动铁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磁通管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其既作为制动液通道,又作为常闭阀的骨架,容纳动铁并固定阀体;复位弹簧安装在动铁和磁通管之间,当线圈通电时,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动铁朝远离阀体的方向运动,从而打开阀口,使制动轮缸处于减压状态;当线圈断电时,动铁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阀口方向运动并关闭阀口,从而使制动轮缸处于增压、保压状态或制动解除状态,磁通管薄壁部分的内径大于动铁的外壁直径,其差小于阀孔的直径,保证了动铁在常态下能关闭阀口,该薄壁部分保证了磁通尽可能少的通过,从而使磁通尽可能多的经过动铁,转化为有用的电磁力;动铁对称开槽,其开槽深度大于磁通管第一台阶宽度,有利于减小动铁运动时的液体阻力,同时对称的结构保证动铁在柏努利力的作用下,尽可能的在磁通管轴心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阀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液通道和一个出液通道,所述的进液通道对称分布在阀体的圆周方向上,阀体内设置有制动液通道。进液通道的形式可为开槽、打孔等,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的阀体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单向密封圈,单向密封圈采用唇形密封结构。单向密封采用唇形密封圈,可保证制动释放后下游的制动液能快速回流至主缸,从而保证下次ABS工作时对制动轮缸压力的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的磁通管与动铁吸合面采用台阶状结构。该结构有利于提高关闭响应时间。
作为优选,所述的磁通管与阀体的连接处通过挤压变形进行固定。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可通过任何合适的方法达到固定的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的动铁采用钢或钢合金材料制造。为减小磁滞现象,动铁要经过退火处理,用具有优质磁性能的材料制作。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精度高、加工工艺简便、制造成本低廉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向集团公司;浙江万向精工有限公司,未经万向集团公司;浙江万向精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08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