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壳体的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302956.1 | 申请日: | 200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6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桂云;黄仁隆;林兆焄;李彬;刘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G03F7/00;G03F7/09;B44D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壳体的制作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可使该壳体表 面形成绚彩编织图纹的壳体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要求不仅注重其质 量,对其外壳表面的装饰效果也愈来愈关注。具有编织图纹的外壳 因其外观新颖美观,深受消费者喜爱。现有在电子产品外壳上形成 编织图纹的方法通常有将编织纤维浸渍于树脂中并与树脂一体加热 加压硬化成型,或者是选取具有编织图纹的织物,如布料,利用IML (模内镶件注塑成型)工艺将其结合于塑料壳体的表面。上述在壳 体表面形成编织图纹的方法均需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其容易使纤维 材料产生热变形,从而影响产品外观,导致产品良率降低。另外上 述方法现阶段仅能在塑料壳体上应用,在金属壳体上难以实现其外 观的编织图纹化。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在壳体表面获得良好编织图纹且能 应用于多种材质壳体的壳体制作方法。
一种壳体的制作方法,用以使该壳体表面获得编织图纹效果, 其包括如下步骤:
设计制作一菲林,该菲林上设置有遮光区及透光区;
提供一壳体,在该壳体上涂覆感光油墨,该感光油墨感光后凝 固抵抗拉丝时的刮划;
将所述菲林贴合于壳体上,并使菲林曝光,使壳体上对应于菲 林透光区的感光油墨发生光反应而凝固;
揭掉菲林,清除壳体上对应于菲林遮光区的感光油墨,使壳体 的该区域裸露;
对壳体进行第一次拉丝,在裸露的壳体上形成拉丝纹路;
清除壳体上凝固的感光油墨,在壳体上再次涂覆感光油墨,该 感光油墨感光后凝固抵抗拉丝时的刮划;
设计制作另一菲林,该另一菲林设置有若干第一透光区、若干 第二透光区及若干第一遮光区,该若干第一透光区的形状与分布相 对应于壳体上未形成有拉丝纹路的区域,每一第二透光区与所述若 干第一遮光区呈编织纹路状设置,分布于该若干第一透光区之间, 该若干第二透光区贴合于壳体上形成有拉丝纹路的一部分区域,该 若干第一遮光区贴合于壳体上形成有拉丝纹路的另一部分区域;
使该另一菲林曝光,使壳体上对应于另一菲林的若干第一及第 二透光区的感光油墨发生光反应而凝固;
揭掉另一菲林,清除壳体上对应于另一菲林的第一遮光区的感 光油墨,使壳体的该区域裸露;
对该壳体裸露的区域进行不同方向的第二次拉丝。
本发明通过拉丝处理以在壳体的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拉丝纹路 而使壳体产生编织图纹的效果,其制作方法简单易行,形成于壳体 上的编织图纹外观效果好,产品更具有吸引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菲林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壳体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壳体III处经第一次拉丝后的效果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另一菲林的部分平面示意图。
图5是图2中壳体III处经第二次拉丝后的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壳体的制作方法用于使壳体表面获得编织图纹效果。该 壳体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请参阅图1所示,设计制作一菲林10,该菲林10上形成有遮 光区11及若干透光区13。该遮光区11上涂覆有感光材料,如不透 明感光胶水。该若干透光区13呈矩阵排列,其为透明的胶片,未涂 覆有感光材料。
请参阅图2所示,提供一壳体20。该壳体20可为金属壳体, 如铝、铝合金、钛、钛合金或不锈钢等金属壳体,亦可为塑料壳体。 壳体20的外观表面包括若干遮蔽区23及围绕该若干遮蔽区23的第 一拉丝区21。该若干遮蔽区23呈矩阵排列,其形状及分布对应于 所述菲林10的若干透光区13,该第一拉丝区21对应于所述菲林10 的遮光区11。在壳体20的外观表面上涂覆感光油墨,所述感光油 墨可在光的照射下发生光反应而凝固并牢固地附着在壳体20上,该 感光后凝固的感光油墨具有良好的耐摩擦性,其可抵抗拉丝机的刮 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3029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