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的苯并环丁烷,其制备方法与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196090.0 申请日: 2008-09-12
公开(公告)号: CN101671265A 公开(公告)日: 2010-03-17
发明(设计)人: 刘昕;蔡瞻;杨玉社;黄海燕;李纬;叶海;储刚;钟雪彬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南京长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C235/40 分类号: C07C235/40;C07C231/02;C07C217/48;C07C213/02;C07D223/1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01203上***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丁烷 制备 方法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新的苯并环丁烷,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新的(S)构型的式I-1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所述式I-1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式I-1化合物是合成式I化合物的重要起始原料,所述式I的化合物是式II盐酸伊伐布雷定的重要中间体: 

背景技术

盐酸伊伐布雷定化学名为3-{3-[{[(7S)-3,4-二甲氧基二环[4.2.0]辛-1,3,5-三烯-7-基]甲基}(甲基)-氨基]丙基}-7,8-二甲氧基-1,3,4,5-四氢-2H-3-苯并氮杂卓-2-酮盐酸盐,是法国施维雅(servier)公司开发的选择性和特异性If通道阻滞剂,有单纯的降低心率作用,用于治疗伴有正常窦性心律、对β受体阻滞剂禁忌或不能耐受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对症治疗。目前已在欧洲多个国家上市,商品名

盐酸伊伐布雷定的化学结构式如下式II:

关于盐酸依伊伐布雷定的合成,目前文献报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美国专利US5296482将3-(2-碘代-乙基)-7,8-二甲氧基-1,3-二氢-2H-3-苯并氮杂卓-2-酮和(1S)-4,5-二甲氧基-1-(甲基氨基甲基)-苯并环丁烷在碳酸钾中对接反应生成3-{3-[{[(7S)-3,4-二甲氧基二环[4.2.0]辛-1,3,5-三烯-7-基]甲基}(甲基)-氨基]丙基}-7,8-二甲氧基-1,3-二氢-2H-3-苯并氮杂卓-2-酮,然后再催化加氢反应得到伊伐布雷定终产品,如Scheme3所示: 

中国专利CN1683342先将3-[2-(1,3-二氧杂环戊烷-2-基)-乙基]-7,8-二甲氧基-1,3-二氢-2H-3-苯并氮杂卓-2-酮在异丙醇中加热催化加氢反应生成3-[2-(1,3-二氧杂环戊烷-2-基)-乙基]-7,8-二甲氧基-1,3,4,5-四氢-2H-3-苯并氮杂卓-2-酮,再与(1S)-4,5-二甲氧基-1-(甲基氨基甲基)-苯并环丁烷对接反应生成终产品伊伐布雷定,如Scheme4所示:

在上述两种合成方法中,均以(1S)-4,5-二甲氧基-1-(甲基氨基甲基)-苯并环丁烷作为反应物参与反应。(1S)-4,5-二甲氧基-1-(甲基氨基甲基)-苯并环丁烷结构式如下式I所示: 

目前已有两篇文献对式(I)的(1S)-4,5-二甲氧基-1-(甲基氨基甲基)-苯并环丁烷的合成进行了报道。 

在欧洲专利EP0534859说明书中描述了式I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即通过在四氢呋喃中用BH3还原式III的外消旋腈,然后通过添加HCL来生成式外消旋胺的盐酸盐,再将其转化成氨基甲酸酯,再利用樟脑磺酸(camphorsulphonic acid)进行拆分,从而生成式I化合物。该方法仅以2~3%的非常低的收率生成式I化合物,该非常低的收率是由于式VI仲胺的拆分步骤的低收率(4~5%)造成的,该方法由于收率过低,将会导致成本增加,大规模工业化存在一定难度。该方法主要是利用樟脑磺酸作为拆分剂,从消旋的VI中拆分出式I化合物。 

中国专利申请CN1699331A披露了合成式I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方法从式III的化合物开始,将其还原以生成消旋胺,再与N—乙酰—L—谷氨酸反应,接着过滤或抽滤由此获得的悬浮液,以此生成的化合物与碱反应以生成对应的(S)构型的胺,再使其与氯甲酸乙酯反应以生后与碱反应生成对应的(S)构型的胺经与氯甲酸乙酯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将其氨基甲酸酯官能团还原,从而生成式I的化合物。该专利方法主要是以N—乙酰—L—谷氨酸作为拆分剂,从消 旋的(IV)中拆分出式(VIII)化合物的化合物,通过进一步反应而制得式I的化合物。该方法从式III起始总收率为30%,其中,IV的拆分收率为40%。该方法虽然提高了拆分的收率,但拆分后剩余的母液无法消旋化并回收利用,收率未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同时60%的式IV化合物被遗弃掉,这些遗弃掉的化合物对环境污染是一个潜在的影响因素,而且最后一步还原需要用锂铝氢作还原剂,且在回流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成本高、安全性差,给工业上大规模生产带来一定的难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南京长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南京长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60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