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RMP-1基因核酸原位杂交检测试剂盒和检测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79605.6 | 申请日: | 2008-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9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裘建英;张云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芮屈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翟 羽;何兴元 |
地址: | 201108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rmp 基因 核酸 原位杂交 检测 试剂盒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检测和疾病诊断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癌症的基因检测技术。
背景技术
根据国内外权威机构提供的资料,我国每年癌症的新增人数170万,死亡人数近160万,患者600万,全球每年新增癌症患者800万,死亡人数接近800万,患者约有8400万人,到2020年以上人数将翻一番,这是一组可怕的数字。
2005年美国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院、疾控中心等多家单位做了一个年度报告,“认为人类在抗癌大战中是失败”,也就是说癌症死亡率没有降低,其列举出造成抗癌大战失败的几个因素是:1.肿瘤细胞异质性;2.肿瘤细胞耐药性;3.抗癌药物设计思路不完善等。同时,该报告中亦提出应重新审视现有诊治癌症的措施。前段时间财经杂志的文章报道大标题:中国在抗癌战斗中大溃败。
本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导致癌症死亡率不降的另二个重要原因是:1.不能做到真正的早期诊断;2.转移的病理机制不清楚。依照传统的医学影像及和其它生化(如蛋白标记物)指标来诊断癌症,认为占位性癌块在2公分下是属于早期癌症的诊断(更小些有时无症状体征),这一概念值得认真讨论。影像医学的2公分以下癌块属早期这一界定科学性是不够严谨的,从细胞学角度,1公分的肿块约有一亿个肿瘤细胞,2公分的肿块其三维空间的细胞叠加数远不止2亿个肿瘤细胞,从癌变前期到单克隆癌细胞产生及形成2公分的癌块,其病理演变过程相当长,可能是一年或两年、甚至三年以上,很难证实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肿块是癌症唯一的发生地和单独的病灶。临床上已证实:一旦形成肿块的同时,其他癌细胞通过不同途径迁移到其他部位克隆生长;一旦切除原发灶后,其他器官复发灶或多发癌块灶先后形成或转移。因此,在临床上以2公分以下的肿块大小来界定早期与否,不够严谨,这时已经是晚期了,这是导致癌症死亡率不降的真正原因。美国的健康机构都认为早期诊断是降低死亡率和降到医疗成本的关键。
癌症的发生演变过程和癌基因得能、抑癌基因的失能以及癌症转移基因的得能和癌症转移抑制基因的失能有关,也是多基因疾病。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日益完善,功能基因组学,疾病基因组学和癌症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开展,至今,有可能在基因水平上做到更科学的早期诊断,特别是在癌变前期或癌细胞形成(单克隆时)、突破血管壁早期转移时,就能做到早期预测诊断。
DNA重组技术的发展使正常细胞内的基因被发现:如控制细胞生长、移动、发育分化、及信号传导等原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以及肿瘤转移基因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基因调节改变和表达异常而引起正常细胞表现为肿瘤生长行为,直至肿瘤恶变和肿瘤细胞转移。至今为止,已知100多种癌基因和30多种肿瘤抑制基因,及数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根据其功能特征,可分为不同种类:(1)细胞生长因子和生长因子受体;(2)存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之间的细胞内信号转录通路信使及与细胞内移动有关的细胞内因子;(3)影响基因表达和DNA复制的调节蛋白,以及仍在研究证实中的其它功能性因子。
恶性肿瘤(癌症)如果不转移,大致可由外科手术切除、化学、放射等疗发治愈。但癌症如果已转移,扩散到其它组织或器官,就变得难以治愈。事实上,癌症转移所造成的死亡率超过90%以上。癌症的转移是个复杂的过程,癌细胞内原发肿瘤脱落,进入细胞外基质和血管或淋巴管,并在适宜的组织器官中生长,肿瘤细胞在转移中必须突破肿瘤细胞原发部位的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所形成的屏障结构。对于癌症形成过程医学界已有相当的认识,但对癌症的转移机制,至今仍然不是很了解,但有资料证实由部分基因表达异常或细胞内信息传导失调等因素有关。初步认为是由于机体在基因水平上抗癌,抑制转移与细胞在基因水平上癌变,癌细胞转移的综合平衡失调所致。关于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已有不少发现,除了CRMP-1基因外,RhoGDI2、TWIST、WDNM、Kall、Timp-1、NM23等基因均与肿瘤转移抑制相关,推测其机制与等位基因缺失,CPG过度甲基化及P53基因的调控有关,研究肿瘤转移的机制以及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之间的关系是新世纪生命科学的一大任务,此难题的攻克有望带来癌症的彻底治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芮屈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芮屈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96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铜基焊接合金及焊接方法
- 下一篇:通过负载的金属氧化物从流体中除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