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横向电场型有源矩阵寻址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72904.7 | 申请日: | 200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9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照晃;西田真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43 | 分类号: | G02F1/1343;G02F1/136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新华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向 电场 有源 矩阵 寻址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器(LCD)设备,并且更具体地说,涉及诸如 平面内开关(IPS)类型的横向电场型的有源矩阵寻址LCD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LCD装置具有诸如低轮廓、轻重量和低能耗的特性。特别 地,利用有源元件驱动采用矩阵阵列布置的各像素的有源矩阵寻址 LCD装置被认为是高图像质量的平板显示装置。特别地,使用薄膜晶 体管(TFTs)作为用于开关各个像素的有源元件的有源矩阵寻址LCD 装置已广泛传播。
多数有源矩阵寻址LCD装置使用由两个基板夹在中间的TN (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类型液晶材料的电光效应,通过将近 似垂直于基板的主表面的电场应用经过液晶材料,从而使液晶分子位 移以显示图像。这些LCD装置被称作“垂直电场”类型。另一方面, 一些有源矩阵寻址LCD装置通过将近似平行于基板的主表面的电场 应用经过液晶材料,从而使液晶分子在与主表面平行的表面中位移以 显示图像。这些LCD装置也已公知,被称作“横向电场”类型。不仅 对垂直电场类型LCD装置而且也对横向电场型LCD设备进行了多种改 进。下面将举例说明对后者的一些改进。
在1974年(参见权利要求1,图1到4和图11)公告的专利文 献1(即美国专利第3,807,831号)中公开了在横向电场型LCD装置 中使用彼此匹配的梳齿状电极的结构。
在1981年(参见权利要求2、图7、图9到图13)公布的专利文 献2(即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第56-091277号)公开了在利用TN类 型液晶材料的有源矩阵寻址LCD装置中,使用类似于专利文献1中 的那些的彼此匹配的梳齿状电极的技术。这种技术减小了公共电极与 漏极总线之间的寄生电容,或公共电极与栅极总线之间的寄生电容。
在1995年公布的专利文献3(即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第7-03 6058号)(参见权利要求1和5,图1到图23)公开了在使用TFT的 有源矩阵寻址LCD装置中不使用梳齿状电极而实现横向电场型LCD 装置的技术。利用这种技术,以一种方式公共电极与图像信号电极或 公共电极与液晶驱动电极形成在不同层上,所述方式使得:绝缘膜介 于它们之间,并且同时,公共电极或液晶驱动电极被形成为环形、交 叉形、T形、Π形、H形、或梯子形。
在2001年公布的专利文献4(即日本未检查专利公开第2001-2 22030号)(摘要以及附图3-5)中公开了一种技术,其中用于驱动液 晶材料的梳齿状的电极(即,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以一种方式由一 种或多种透明导电材料形成,所述方式使得其形成为设置在比漏极总 线(或数据总线)更高的层上,换言之,设置地比漏极或数据总线更 接近液晶层。
图1是显示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的相关技术横向电场型LCD装 置中使用的第一基板(即主动矩阵基板)的结构示例的部分平面图。 图2是沿图1中直线II-II的LCD装置的剖面图。这两个图显示 了像素区域之一的结构。
图1和2中所示的相关技术LCD装置的第一基板111包括: 栅极总线155,其沿图1的横向(水平)方向延伸,并沿统一图的纵 向(垂直)方向以相同间隔布置;和漏极总线156,其沿图1的纵向 方向延伸,并沿同一图的横向方向以相同间隔布置。像素区域P形成 在由栅极总线155和漏极总线156限定的每个近似矩形地区域中。 作为整体,这些像素区域P(即像素)排列在矩阵阵列中。
此外,这种相关技术LCD的第一基板111包括公共总线152, 其每个与栅极总线155的对应的一个平行延伸。这些公共总线152提 供用于在各像素区域P中形成的公共电极172之间的电互联。每个 公共总线152位置接近每个像素区域P的上端,并以预定距离离开 栅极总线155的对应一个。该栅极总线155、漏极总线156和公共 总线152分别由不透明金属材料制成。
在每个像素区域P中,对应的公共总线152包括两个带状遮光 部分152a,其分别沿限定像素区域P的两条漏极总线156延伸。这 两个遮光部分152a与公共总线152结合。位于像素区域P的左侧 的遮光部分152a邻近位于像素区域P的左侧的漏极总线156的右 边缘。位于像素区域P的右侧的遮光部分152a邻近位于像素区域P 的右侧的漏极总线156的左边缘。这两个遮光部分152a具有相同的 平面形状或图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未经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29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