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现融合地址簿业务信息通知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47291.1 | 申请日: | 2008-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2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范姝男;王雷;董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3/493 | 分类号: | H04M3/493;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融合 地址 业务 信息 通知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实现融合地址簿业务信息通知的 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信发展迅速的时代,每个人作为用户,都会有相应的联系人信息, 用户在使用通信设备时,可以随时随地通过通信设备接收和发送消息给这些联 系人,或执行相应的应用操作。这些联系人信息对于用户来说是十分宝贵的, 是用户进行通信必须的信息。
目前,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朝着全IP网络演进,出现了多种灵活实 用的业务,通信设备提供越来越丰富的功能。地址簿是这些业务的一个基本功 能。在现有技术中,用户需要处理多个电话本,比如存在话机上的,SIM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识别卡)上的、基于业务的和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这无疑会给用户的使用造成不 便,带来不好的用户体验。为了增进用户体验,就要求一个统一的地址簿标准。 为此,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CAB(Converged Address Book,融合地址簿)业 务,其目标是将用户的多个地址簿备份到网络,并能够从网络取回这些地址簿, 修改地址簿的内容并且同其他联系人交换或更新其个人信息。但目前还没有相 关的具体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实现融合地址簿业务信息通知的方法及装置,以便 在融合地址簿用户信息更新后,使CAB用户能够获知更新的相关联系人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融合地址簿业务信息通知的方法,包括:
接收第二融合地址簿CAB用户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信息为请求第一 CAB用户发布的通讯录信息的请求消息,所述通讯录信息包括:联系人信 息,或,个人信息和联系人信息;
检查存储的CAB用户的通讯录信息中是否存在相应的信息,如果不存在 则通知第二CAB用户请求的信息不存在;如果存在则判断是否允许发送第一 CAB用户的相关信息给其他用户,如果不允许则通知第二CAB用户第一CAB 用户拒绝查询,如果允许,则从存储的信息中获取第二CAB用户请求的信息, 并发送给第二CAB用户;
根据所述请求消息及第一CAB用户的指示信息判断是否通知第一CAB 用户;
如果是,则向第一CAB用户发送通知消息;
在接收第二CAB用户的请求消息后,记录该请求消息;
当存储的所述第一CAB用户的通讯录信息发生变更后,根据记录的请求 消息判断是否允许发送第一CAB用户的相关信息给其他用户,或者是否允许 其他用户添加其为联系人;
如果允许发送其相关信息给其他用户,或者允许其他用户添加其为联系 人,则从存储的信息中获取第二CAB用户请求的信息,并发送给第二CAB 用户;
如果不允许发送其相关信息给其他用户,或者不允许其他用户添加其为联 系人,则通知第二CAB用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融合地址簿业务信息通知的装置,包括:
信息订阅单元,用于接收第二CAB用户的请求消息,所述第二CAB的 请求消息为:请求第一CAB用户发布的通讯录信息的请求消息,所述通讯 录信息包括:联系人信息,或,个人信息和联系人信息;
通知控制单元,与所述信息订阅单元相连,用于根据第一CAB用户的指 示信息确定是否需要通知第一CAB用户,并在需要通知时,生成通知消息;
通知单元,用于将所述通知控制单元生成的通知消息发送给第一CAB用 户;
通讯录信息单元,与所述通知控制单元相连,用于接收并存储第一CAB 用户发布的通讯录信息和/或指示信息;
第一判断单元,与所述信息订阅单元相连,用于在所述信息订阅单元接收 第二CAB用户的请求消息后,根据第一CAB用户设置的查询策略或者通过询 问第一CAB用户,判断是否允许发送其通讯录信息给其他用户,或者是否允 许其他用户添加其为联系人;
订阅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从所述 通讯录信息存储单元存储的信息中获取第二CAB用户请求的信息,并发送给 第二CAB用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72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