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透射反射显示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和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44240.3 | 申请日: | 2008-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3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吕瑞波;吴诗聪;李汪洋;韦忠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中佛罗里达大学研究基金会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F1/133;G09G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波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射 反射 显示装置 及其 操作方法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半透射反射显示装置,包括:
多个像素,各自包括:
一反射次像素,具有介于一共通电极及一至少部分反射的电极之间 的一液晶层,该共通电极与该至少部分反射的电极之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多个 第一形貌特征,用以在一电压施予该共通电极及该至少部分反射的电极时于 该反射次像素的该液晶层之中形成多显示域;以及
一透射次像素,具有介于一共通电极及一透明的电极之间的一液晶 层,该共通电极与该透明的电极之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多个第二形貌特征,用 以在该电压施予该共通电极及该透明的电极时于该透射次像素的该液晶层 之中形成多显示域;
其中,该些第一形貌特征与该些第二形貌特征影响着该反射次像素与该 透射次像素中的电场分布,以使该反射次像素的该液晶层具有的一光相位延 迟介于该透射次像素的该液晶层的一光相位延迟的20%-8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些第一形貌特征与该些第二形 貌特征各自包括多个开口及多个凸起之中的至少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些第一形貌特征及该些第二形 貌特征包括多个开口,位于该反射次像素中的该些开口具有的一面积为该反 射次像素的一面积的一第一百分比,位于该透射次像素中的该些开口具有的 一面积为该反射次像素的一面积的一第二百分比,该第一百分比大于该第二 百分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至少部分反射的电极包括一半 透射反射电极,该半透射反射电极具有大于30%的一反射比、以及大于30% 的一透射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半透射反射电极包括一金属 栅,该金属栅具有多个周期性间隔分离的金属柱。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一环形偏光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一第一环形偏光片,介于该些液晶层与一背光模块之间;
一第二环形偏光片,该些液晶层介于该第一环形偏光片与该第二环形偏 光片之间;
一第一a-plate补偿膜,介于该第一环形偏光片与该些液晶层之间;
一第二a-plate补偿膜,介于该第二环形偏光片与该些液晶层之间;以及
一c-plate补偿膜,介于该第二a-plate补偿膜与该些液晶层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反射次像素的该液晶层具有的 一液晶层间隙与该透射次像素的该液晶层的一液晶层间隙相同。
9.一种显示装置的操作方法,包括:
以一共通像素电压,驱动一液晶显示装置的一像素的一反射次像素及一 透射次像素,该反射次像素及该透射次像素各自具有一液晶层,该反射次像 素与该透射次像素具有一相同的液晶层间隙;
产生一第一电场于该反射次像素,以在该反射次像素的该液晶层之中形 成多显示域;以及
产生一第二电场于该透射次像素,以在该透射次像素的该液晶层之中形 成多显示域,该第一电场具有的一电场分布不同于该第二电场的一电场分 布,以使该反射次像素的该液晶层具有的一光相位延迟介于该透射次像素的 该液晶层的一光相位延迟的20%-80%。
10.一种半透射反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
形成一透明像素电极于一第一基板;
形成一至少部分反射的材料层于该透明像素电极的一部位上,以构成一 至少部分反射的电极,其相当于一反射次像素,而于该透明像素电极未覆盖 该至少部分反射的电极的该部位相当于一透射次像素;
形成一共通电极于一第二基板,该共通电极具有对应至该至少部分反射 的电极的一第一部位以及对应至该透明像素电极未覆盖该至少部分反射的 电极的该部位的一第二部位;
形成多个第一形貌特征于该共通电极的该第一部位之中,该第一部位中 的该些第一形貌特征具有的一面积为该第一部位的一面积的一第一百分比;
形成多个第二形貌特征于该共通电极的该第二部位之中,该第二部位中 的该些第二形貌特征具有的一面积为该第二部位的一面积的一第二百分比, 该第一百分比至少比该第二百分比大5%;以及
提供介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的一液晶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中佛罗里达大学研究基金会,未经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中佛罗里达大学研究基金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424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