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氨酯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06417.0 | 申请日: | 2008-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0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余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森聚柯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余建平 |
主分类号: | C09K3/10 | 分类号: | C09K3/10;C09J17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100042北京市石景山区八***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氨酯 密封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氨酯密封胶,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玻璃、金属以及 陶瓷、石材、木材等弹性粘接的高模量聚氨酯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密封胶是用来填充空隙(孔洞、接头、接缝等)并对填充基层界面有粘 接作用的材料,其主要包括:有机硅(包括改性有机硅)类、聚氨酯类、聚硫 橡胶类、丙烯酸酯类、SBR橡胶类、丁基橡胶类、沥青、油性嵌缝胶类等。 而用于填充须经受震动或热涨冷缩等所致具有伸缩性的间隙,则必须采用 弹性密封胶。弹性密封胶是将粘接和密封两种功能集于一身的产品。其中 性能较好的三类高档弹性密封胶分别是有机硅密封胶、聚硫密封胶和聚氨 酯密封胶。近年来,弹性密封胶在建筑、土木、汽车、船舶、电气通讯等 许多工业、民用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上述的弹性密封胶中,聚氨酯密封胶发展速度最快,需求逐渐增大, 是因为它具有优良的性能。聚氨酯密封胶的特点有:(1)优良的耐磨性;(2) 低温柔软性;(3)性能可调节范围广;(4)机械强度大;(5)粘接性好;(6) 弹性好,具有优良复原性,可适合于动态接缝;(7)耐候性好,使用寿命 可长达15-20年;(8)耐油性优良;(9)耐生物老化;(10)价格适中。本发 明人在实现本发明技术方案时发现,现有的聚氨酯密封胶尤其在汽车玻璃 安装时存在的缺陷:单组分聚氨酯密封胶用于汽车玻璃装配粘接时,其本体 强度低于8Mpa(GB/T528)或延伸率低于450%。(GB/T528)②在低温如0℃ -10℃时,固化速率低于3.0mm/24小时(10℃±2℃,30%±5%湿度)。上 述缺陷影响了单组分聚氨酯密封胶的应用效果或工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单组分聚氨酯密封胶存在的缺陷, 提供一种新的聚氨酯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提 高本体强度和延伸率,且在低温下具有高固化速率,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聚氨酯密封胶,各个组分的含量以质量百分含量计,该 聚氨酯密封胶包括:
预聚体: 30-70%;
邻苯二甲酸二壬酯:10-50%;
炭黑: 10-40%;
N,N-二甲苄胺: 0.05-0.15%;
BYK-111: 0.1-0.5%;
噁唑烷: 0.2-5%;
环氧类硅烷: 0.5-1.5%;
氨基类硅烷: 0.5-1.5%;
上述的预聚体是以重量百分含量为30-60%的聚氧化丙烯二元醇、 20-55%的聚氧化丙烯三元醇、0.5-5%的己二醇、10-30%的4,4’-二 苯甲烷二异氰酸酯以及0.1-0.5%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在90℃-100℃下 反应得到。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前述的聚氨酯密封胶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的聚氧化丙烯 二元醇的分子量为1500-4000。
优选的,前述的聚氨酯密封胶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的聚氧化丙烯 三元醇的分子量4800-6500。
优选的,前述的聚氨酯密封胶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的预聚体是在 氮气保护下制备得到。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聚氨酯密封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将质量百分含量为0.5-1.5%环氧类硅烷和0.5-1.5%氨基类硅烷混 合,放置24小时以上;然后,加入预聚体、邻苯二甲酸二壬酯、炭黑、N,N- 二甲苄胺、BYK-111以及噁唑烷,在真空状态下混合而成膏状密封胶。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前述的聚氨酯密封胶的制备方法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的预 聚体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0-70%;邻苯二甲酸二壬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10-50%;炭黑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40%;N,N-二甲苄胺的质量百分含量 为0.05-0.15%;BYK-111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0.5%;恶唑烷的质量百分 含量为0.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森聚柯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余建平,未经北京森聚柯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余建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64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