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烯啶虫胺组合物环境友好新剂型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96611.5 | 申请日: | 2008-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5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曹广宏;叶洪玉;徐源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立本农药化工有限公司;叶洪玉;徐源盛 |
主分类号: | A01N43/40 | 分类号: | A01N43/40;A01N43/88;A01N51/00;A01N43/56;A01N57/16;A01N25/14;A01P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2002江苏省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烯啶虫胺 组合 环境友好 剂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烟碱类杀虫剂,其组合物应用了农药的复配技术,提高了药效,扩大了杀虫谱。
背景技术
烯啶虫胺:英文通用名称:Nitenpyram,化学名称:(E)-N-(6-氯-3-吡啶甲基)-N’-甲基-2-硝基亚乙烯基二胺。其主要作用于昆虫神经,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作用于胆碱能受体。具有很好的内吸和渗透作用,低毒、高效、广谱、持效期适中、无残留、对作物安全无药害等特点,可称为绿色农药。主要用于水稻、蔬菜、茶叶及其它作物中防治刺吸口器类昆虫。
噻嗪酮:英文通用名称:buprofezin,化学名称:2-特丁基亚氨基-3-异丙基-5-苯基-1,3,5-噻二嗪-4-酮。该药是一种选择性强的昆虫生长调节剂,为对鞘翅目、部分同翅目以及蜱螨目具有持效性杀幼虫活性的杀虫剂。作用机理是抑制几丁质的形成和干扰新陈代谢,使害虫不能正常脱皮和变态而逐渐死亡。本品可有效地防治水稻上的大叶蝉科、飞虱科:马铃薯上的大叶蝉科;柑桔、棉花和蔬菜上的粉虱科;柑桔上的蚧科、盾蚧料和粉蚧科。适用作物:水稻、果树、茶树、蔬菜。对飞虱、叶蝉、粉虱等有特效,但药效速度较慢。在常用浓度下对作物、天敌安全。
毒死蜱:英文名称:Chlorpyrifos,化学名称:O,O-二乙基-O-3、5、6-三氯-2-吡啶基硫逐磷酸酯。毒死蜱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在叶片上残留期不长,但在土壤中残留期较长,因此对地下害虫防治效果较好,对烟草有药害。适用范围:适用于水稻、小麦、棉花、果树、蔬菜、茶树上多种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害虫,也可用于防治卫生害虫。
吡蚜酮:英文名:Pymetrozine,化学名称:(E)-4,5-二氢-6-甲基-4-(3-吡啶亚甲基氨基)-1,2,4-三嗪-3(2H)-酮。吡蚜酮属于吡啶类或三嗪酮类杀虫剂,对多种作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虫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蚜虫或飞虱一接触到吡蚜酮几乎立即产生口针阻塞效应,立刻停止取食,并最终饥蛾致死,而且此过程是不可逆转的。吡蚜酮对害虫具有触杀作用,同时还有内吸活性。吡蚜酮属非杀伤性新型杀虫剂,其制剂可用于防治大部分同翅目害虫,尤其是蚜虫科、粉虱科、叶蝉科及飞虱科害虫,适用于蔬菜、水稻、棉花、果树及多种大田作物。其持效期在20天以上。
氟虫腈:英文通用名称:fipronil,化学名称:(±)-5-氨基-1-(2,6-二氯-α,α,α-三氟-对-甲苯基)-4-三氟甲基亚硫酰基吡唑-3-腈。氟虫腈是一种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杀虫谱广,对害虫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和一定的内吸作用,其杀虫机制在于阻碍昆虫γ-氨基丁酸控制的氯化物代谢,因此对蚜虫、叶蝉、飞虱、鳞翅目幼虫、蝇类和鞘翅目等重要害虫有很高的杀虫活性,对作物无药害。该药剂可施于土壤,也可叶面喷雾。施于土壤能有效地防治玉米根叶甲、金针虫和地老虎。叶面喷洒时,对小菜蛾、菜粉蝶、稻蓟马等均有高水平防效,且持效期长。
烯啶虫胺与其它杀虫剂的组合物复配,可以提高杀虫效果,拓宽杀虫范围,加快杀虫速度,降低农药成本,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烟碱类杀虫剂的组合物,利用不同类型杀虫剂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杀虫效果。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其杀虫组合物的剂型选用了水分散性粒剂、水剂、水乳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胶悬剂等环保型新剂型。
一种杀虫组合物,其特征是:烯啶虫胺作为第一活性成份,第二活性成份选自噻嗪酮、毒死蜱、吡蚜酮、噻虫嗪、氟虫腈、噻虫啉、呋虫胺中的一种。
该杀虫组合物中,第一活性成份重量百分含量为0.1—95%,第二活性成份重量百分含量0.1—95%。
本发明对于同翅目害虫如飞虱、蚜虫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应用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产说明。实施例中,除另有说明外,所有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实施例1 25%烯啶虫胺·噻嗪酮水分散性粒剂,配方如下:
烯啶虫胺 5%
噻嗪酮 20%
增效剂(如氮酮) 2%
拉开粉(烷基萘磺酸盐) 5%
扩散剂NNO(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 8%
十二烷基硫酸钠 1%
膨润土 补足至100%
将上述各组分按比例准确称量后,经混合后,再经气流粉碎,再混合,挤压造粒制成水分散性粒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立本农药化工有限公司;叶洪玉;徐源盛,未经连云港立本农药化工有限公司;叶洪玉;徐源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66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