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亲和性配体分子介导的靶向脂质体,其制备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091582.3 | 申请日: | 2008-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7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 发明(设计)人: | 梅兴国;杨媛;梅丹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K9/127 | 分类号: | A61K9/127;A61K9/19;A61K47/48;A61K47/24;A61K47/34;A61K31/337;A61K31/704;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伟杰 |
| 地址: | 1008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亲和性 分子 靶向 脂质体 制备 及其 应用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靶向脂质体制剂,具体说是涉及一类生物亲和性配体分子介导的靶向脂质体,本发明还涉及该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脂质体(Liposome)最初是在1965年由英国学者Bangham将磷脂分散在水中进行电镜观察时发现的。磷脂分散在水中自然形成多层囊泡,每层均为脂质的双分子层结构;囊泡中央和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双分子层厚度约为4nm。后来,将这种具有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层小囊称为脂质体。脂质体是一种新型的靶向微粒给药载体,其包含至少一个由磷脂双层膜构成的包含内水相的囊泡,脂质体一般按照其膜的类型和粒径大小分为:小单层脂质体其粒径在20nm~80nm,大单层脂质体,其粒径大于100nm,多囊脂质体和多层脂质体粒径均较大,一般大于100nm。
1971年英国莱门等人开始将脂质体用于药物载体,主要作用机理是将药物微粒或溶液包裹在脂质体双层脂质膜所封闭的内水相中或以一定比例嵌入脂质体磷脂双层膜中,这种微粒具有类细胞结构,进入人体内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RES)吞噬而激活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并改变被包封药物的体内分布,使药物主要在肝、脾、肺和骨髓等组织器官中积蓄,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减少药物的治疗剂量和降低药物的毒性。
但无论是普通脂质体还是长循环脂质体,在体内均缺乏特定的靶向机制,使得药物不能在病变部位富集,虽然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显著延长,但是其药物释放量却很小,致使脂质体在体内循环时间过长, 毛细血管末端沉积,被生物降解后释放出药物,造成脂质体特有的副作用,如手足效应,口腔粘膜炎,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大大降低了患者用药的顺应性。
为了提高脂质体的靶向作用,经常对脂质体进行靶向修饰。目前对脂质体进行主动靶向修饰的方式主要有抗体介导和受体介导等方式。抗体介导的主动靶向脂质体又称为免疫脂质体,是指将抗体或受体连接到脂质体表面,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将脂质体靶向到特异性细胞和器官,从而大大提高了药物的作用。尽管免疫脂质体在靶向治疗中有较好的前景,但还存在一定不足,如成本相对较高,有些抗体的亲和力较低,稳定性差,体内清除过快,仍有一定的异源性等等问题,尚需更进一步研究。
选择寻靶准确性更高、与靶标分子识别能力更强、结合力更高的导向分子修饰脂质体将有助于提高脂质体的靶向递送效率,得到更高效的脂质体递送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性好、包裹率高、毒副作用少的生物亲和性配体分子介导的靶向脂质体。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靶向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用途。
本发明研究发现根据脂质体的特性,选用带有靶向材料的磷脂混合物制备能够包裹抗肿瘤药物的靶向脂质体,药物包裹率高达90%以上。使得脂质体进入体内后可以在病变部位有效聚集,增加了药物在病变区域的浓度。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磷脂水解一直是造成脂质体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卵磷脂、饱和大豆磷脂和磷脂酰甘油酯等的水解都受pH值的影响,而且水解产物可以使脂质体混悬液的pH值下降,加速脂质体的进一步水解.这些磷脂成分均在pH6.5时最稳定,水解速度常数最小。因此,本发明在把抗肿瘤药物制成靶向脂质体后,进行冷冻干燥,除去脂质体中的水相,进一步增强了脂质体的稳定性。脂质体的粒度及均匀度可通过高压均质机制备,也可通过挤压设备把脂质体悬浮液在压力下挤过相应孔径的微孔膜来达到。磷脂膜的制备 可采用冷冻喷雾干燥-水化法,薄膜分散法,溶剂稀释法来制备。制备过程中确切温度随脂质体组份不同而不同。
本发明因此涉及一种抗肿瘤药物靶向脂质体,其包括:式I或式II生物亲和性配体修饰的靶向材料、天然磷脂或合成磷脂、表面活性剂,亲水性聚合物,抗肿瘤药物,缓冲盐,冻干保护剂,
A-L或A-S-L
(I) (II)
其中A可以是核酸适配子(适配子是指一段具有特定序列和空间结构,并能特异识别靶分子的寡核苷酸分子,包括DNA或RNA)、叶酸、半乳糖、甘露醇等生物亲和性导性分子,脂质分子L选自磷脂或胆固醇及其衍生物或甘油衍生物或脂肪酸(C8-C20)等,配体分子A可以直接与脂质分子共价相连(如式I),或者通过连接片断S间接相连(如式II),连接片断S,选择PEG、烷基链及其它们的衍生物。其中PEG分子量范围为58-10000,优选的分子量范围为500-5000。烷基链长为C2-C20,优选C8-C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15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