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系统供油泵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70986.4 | 申请日: | 2008-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0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王九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莆田市中涵机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59/10 | 分类号: | F02M59/10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秀丽 |
地址: | 351111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国***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 高压 燃油 系统 油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系统供油泵,它主要用于对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系统进行供油。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汽车废气排放要求的提高,柴油机对燃油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使柴油机达到国家3号、4号汽车排放标准(即欧3、欧4标准),采用高压共轨燃油系统是一种最有发展前途的方案。目前国内大都采用国外的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如Bosch公司和电装公司的高压共轨燃油系统(黄靖雄等,电控柴油机结构与原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其供油泵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而且要重新设计生产线,投入较大。为了能充分利用原批量生产机械喷油泵的部分设备,提高高压共轨燃油系统供油泵的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对现有的供油泵结构进行改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系统供油泵,它不仅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而且供油量大、供油平稳。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这样构成的,一种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系统供油泵,它包括泵体和与泵体连接的泵头,其特征在于:泵体内设有与泵体转动连接的传动轴、由传动轴带动而旋转的输油泵、与泵体固定连接的芯轴、套在芯轴外围的旋转柱塞套以及套置在旋转柱塞套外围的内凸轮,上述各部件的位置和连接关系如下:
①芯轴与传动轴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传动轴的内轴端通过连接件带动旋转柱塞套绕芯轴轴线旋转,所述连接件套在芯轴外围;
②旋转柱塞套内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径向设置的柱塞孔以及可在柱塞孔内往复移动的柱塞;内凸轮由与传动轴轴线偏心的轴承支承于泵体内;内凸轮内腔还设有用于使柱塞外端部与内凸轮内圆周表面保持压紧状态的弹性压紧装置;
③所述芯轴在其外圆周表面设有相互隔离开的进油凹槽和出油凹槽,在旋转柱塞套绕芯轴旋转过程中,进油凹槽和出油凹槽处于与同一柱塞孔交替连通的状态;所述进油凹槽通过输油通道与位于输油泵出口处的出油通道连通,所述出油凹槽通过设置于芯轴内的芯轴出油道与出油口连通。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说明如下:传动轴转动时一方面带动输油泵进油,另一方面通过十字联轴节带动旋转柱塞套绕芯轴轴心转动,旋转柱塞的转动带动柱塞及内凸轮同步转动。由于内凸轮和旋转柱塞套的旋转中心偏心,使得转动过程中柱塞受内凸轮的内圆周表面挤压而在柱塞孔内周期性的往复移动,从而使柱塞孔内腔容积连续不断变化,同时由于在旋转柱塞套相对芯轴的旋转过程中,芯轴上的进油凹槽和出油凹槽与同一柱塞孔处于交替连通的状态,因此可使由输油泵输入泵体内的燃油从输油泵出口处的出油通道通过输油通道进入进油凹槽,再由进油凹槽进入柱塞孔内腔,接着由柱塞孔内腔进入出油凹槽,之后由出油凹槽进入芯轴内的芯轴出油道,最后从泵体的出油口向高压共轨管内输送高压燃油。在旋转柱塞套上可径向安排1~3对或更多的供油柱塞,而使供油量大大增大,供油更加平稳。
较之已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2)供油量大、供油平稳;(3)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单柱塞式分配泵中性能可靠成熟的零部件,从而提高高压共轨燃油系统供油泵的生产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构造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传动轴、旋转柱塞套、芯轴等部件装配连接关系示意图,图中为了清楚地表示各部件结构和对应连接关系,将各部件拉开一定距离。
图4是图3中的十字联轴节立体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传动轴,101-传动轴的凹槽;
2-泵座,201-泵体直通道,202-斜向通道,203-输油泵出口处的出油通道,204-节流油通道;
3-输油泵;
4-十字联轴接,401-十字联轴接的凸舌,402-十字联轴接的凸舌,403-十字连轴接的内孔;
5-内凸轮,501-凸轮的内圆周表面;6-轴承;
7-旋转柱塞套,701-柱塞孔,702-旋转柱塞套的凹槽;703-旋转柱塞套内孔;
8-环形薄片弹簧;9-开口弹簧卡圈;
10-柱塞垫,1001-柱塞垫的圆弧面,1002-柱塞垫的球形凹坑面;
11-弹簧座;1101-弹簧座的凹槽(环形薄片弹簧置于其内);
12-柱塞,1201-柱塞的球形外端面,1202-柱塞的环形凹槽;
13-进油节流控制阀;14-节流小孔;
15-泵头,1501-泵头通道;16-螺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莆田市中涵机动力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莆田市中涵机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09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