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粉末冶金齿套的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70363.7 | 申请日: | 2008-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4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华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5/08 | 分类号: | B22F5/08;B22F3/16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寸南华 |
地址: | 400038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粉末冶金 制作方法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机动车变速器中的齿套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涉及到粉末冶金齿套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机动车变速器是通过在二组或二组以上的驱动齿轮中,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不同选择和组合,从而达到改变驱动齿轮转速的目的,也即达到改变机动车行驶速度的目的。通常,若干个主动齿轮组成一组并被安置在同一根轴上(即主动轴),若干个从动齿轮组成一组被安置在另一根轴上(即从动轴),主动轴和从动轴并列放置,通过拨叉改变主动轴或/和从动轴上齿轮的相对位置,使不同齿数的主、从动齿轮啮合,从而改变其转动速度。在变速器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齿轮中,有一类内部设置有齿的内齿轮(简称为齿套),通过拨叉使其与相邻的外齿轮啮合或分开,实现转轴或齿轮的转动或不转动。通常,齿套的形状类似于圆柱筒,在圆柱筒的内壁设置有齿,有的齿套在内、外圆柱壁上均设置有齿,其形状较为复杂,加工较为困难。
目前,现有齿套加工技术的工序通常为:锻材下料—机械加工为圆柱筒—机械加工内、外齿—热处理。显然,这种加工方法工序众多、原材料利用率低、加工所需设备种类较多。
另外,粉末冶金技术作为一种金属制品的新兴加工技术已广泛用于机械零件的加工生产。粉末冶金的基本工序为:混粉—压制—烧结,所述混粉即将各种所需的金属粉末及添加剂均匀的混合在一起;所述压制即将混合后的金属粉末填充在刚性模具中,并施加足够的压力使其形成模具所确定的形状;所述烧结即将压坯放在具有保护气体或真空的加热炉中,加热到预定温度,使压坯产生物理化学变化,形成金属制品。通常,根据需要烧结后的零件还需要经过热处理或整形等工序,使其具有所需的尺寸精度、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显然,粉末冶金技术具有原材料利用率高、工序简单和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齿套加工技术存在的工序众多、原材料利用率低和加工所需设备种类较多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粉末冶金齿套制作方法。本发明粉末冶金齿套制作方法采用混粉—压制—烧结等工序,生产工艺简单、原材料利用率高,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成本。
本发明粉末冶金齿套制作方法采用下列三种粉末冶金工艺之一生产、制作粉末冶金齿套:
采用下列三种粉末冶金工艺之一生产、制作粉末冶金齿套:
(1)混粉—压制或温压—烧结—整形,即所谓常规或温压粉末冶金工艺;
(2)混粉—一次压制—预烧结—二次压制—烧结—整形,即所谓复压复烧粉末冶金工艺;
(3)混粉—锻坯压制—预成形坯烧结—粉末锻造,即所谓粉末锻造工艺;
所述混粉是指采用混料机将铁粉和其他合金粉包括预合金粉及添加剂的均匀混合;
所述压制是指采用油压机将混合后的金属粉末在封闭刚性模具中施加预定的压力;
所述温压是指采用油压机将混合后的金属粉末和封闭刚性模具加热到预定温度后施加预定的压力;
所述烧结或预烧结是指将压坯放在具有保护气体或真空的加热炉中加热到预定温度并保温预定的时间;
所述整形是指将烧结后的产品在预定压力下通过整形模;
所述粉末锻造是指将经过烧结的预成形坯加热后在封闭磨具中进行锻造。
本发明粉末冶金齿套制作方法压制时金属粉末在刚性模具中所施加的预定压力为400~1000MPa。
本发明粉末冶金齿套制作方法温压时金属粉末和刚性模具的加热温度为100℃—200℃。
本发明粉末冶金齿套制作方法烧结的温度为1100℃—1250℃。
本发明粉末冶金齿套制作方法预烧结的温度为600℃—900℃。
本发明粉末冶金齿套制作方法粉末锻造的加热温度为870℃—1100℃。
本发明粉末冶金齿套制作方法粉末锻造的压力为700~1000MPa。
本发明粉末冶金齿套制作方法烧结或预烧结的保温时间为25—60分钟。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机动车变速器齿轮系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机动车变速器外圆不带齿的齿套示意图;
附图3是机动车变速器外圆带齿的齿套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粉末冶金齿套制作方法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华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华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03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预应力超大型分体平台
- 下一篇:一种负载型二氧化钛光催化薄膜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