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整血脂的保健食品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1019.1 | 申请日: | 2008-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3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强;藏磊;刘晓晔;卢世咸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29 | 分类号: | A23L1/29;A23L1/212;A23L2/38;A23L1/28;A23L2/84;A61K36/605;A61P3/10;A61P9/12;A61P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介梅 |
地址: | 31002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整 血脂 保健食品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健食品,尤其是降血糖调整血脂的保健食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系列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困扰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并逐渐成为趋势,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营养、健康要求日益增长,从而也为食用菌功能食品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南瓜在世界各地均有大量种植,营养物质丰富,具有防癌、保护视力、防止便秘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南瓜中的果胶有极好吸附性能,能粘结和清除体内细菌毒性和铅、汞等重金属。尤其是南瓜多糖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对防治糖尿病有明显的作用,为国内外医学界所公认,也是长期以来,天然保健食品研究的热点。但鲜南瓜含有还原性糖,个别品种南瓜,还原性糖含量高达30%。因此,糖尿病人不宜过量食用,无限制地食用鲜南瓜降低血糖是缺乏科学依据的。高还原糖一直是限制南瓜食品开发的一大技术障碍,脱去南瓜还原性糖和去除南瓜粉腥味,一直是南瓜深加工需要迫切解决的技术难题。
国内对中药桑叶,桑皮等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表明,桑科桑属植物具有降血压和血糖抗癌抗病毒抗炎痛和抑制生四烯酸代谢药理活性功能;桑叶与桑枝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种类较多,主要有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多糖和香豆精类化合物,尚含有氨基酸,有机酸,挥发油,及多种维生素,桑枝中还含有鞣质,游离蔗糖。葡萄糖,木糖,果糖,阿拉伯糖琥珀酸腺嘌呤等,黄酮成分有桑酮和陈槲皮甙,桑酮等,近年首次发现桑枝与桑白皮中含有1-脱氧有野尻霉素(简称DNJ)为一种哌啶生物碱,化学名称为3,4,5-三羟基-2-羟甲基四氢吡啶,具有高效竞争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药理活性,对降低人体血糖有特效。但有研究表明,桑枝桑叶中的有效成分直接利用很难吸收,通过生物化学修钸吸收效果最佳。
目前常用的食用菌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微量元素和菌多糖等。食用菌多糖,大量存在于细胞内和发酵液中,具有降血压、降低胆固醇、提高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等功效。将南瓜、桑叶、桑枝和食用菌结合,开发成保健食品很有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降血糖、预防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调整血脂功效的保健食品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调整血脂的保健食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鲜南瓜去皮瓤,肉质部分机械粉碎打成南瓜浆;
2)取桑叶和桑枝按质量比1∶1混合成的粉剂,将该混合粉剂与南瓜浆按重量比0.9~1.1∶1混合搅拌均匀;3)将步骤2)的混合浆料装于广口瓶中,中间扎孔,用双层牛皮纸封口后于121℃灭菌30分钟,冷却后接入食用菌固体种,食用菌的用量为南瓜浆重量的0.01~0.03,封口并于22~26℃培养至瓶底全部长满白色菌丝后取出培养物,将培养物于95~105℃干燥,粉碎压成片剂;或者向取出的培养物中加入5~7倍体积的水,煮沸浸提,取滤液制成口服液。
上述的食用菌可以是灰树花菇,杏鲍菇,也可以是药用食用真菌,如猴头菌、金针菇、雷丸、虫草菌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固体发酵,制备工艺简便,投资少,回收得率高。
2)南瓜易于被微生物利用,与桑叶、桑枝混合后提高了微生物代谢转化效果,使产物成为具有南瓜、桑叶、桑枝和食用菌多重保健效果的营养质。
3)以生物发酵法修钸桑叶、桑枝有效成分,条件温和,不破坏其它营养物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鲜南瓜去皮瓤,取肉质部分230克,机械粉碎打成南瓜浆,取桑叶和桑枝按质量比1∶1混合成的粉剂250克,与南瓜浆混合搅拌均匀后,装于800ml容量的广口瓶中,中间扎1.5cm孔至底部,用双层牛皮纸封口后于121℃灭菌保持30分钟,冷却后接入5克灰树花菇食用菌固体种,封口并于22℃培养至瓶底长满白色菌丝后取出,于95℃干燥,粉碎,在压片机上以16kg压力制片,每片0.5g,成人每天服用两次,每次15~20片,服用15~20天甘油三酯即可平稳在正常水平,并具有一定抑制肿瘤效果。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10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