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酸除草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59053.5 | 申请日: | 2008-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3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马建义;鲍滨福;张齐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林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N37/02 | 分类号: | A01N37/02;A01N37/10;A01P1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13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酸 除草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以有机酸为活性化合物、以酮类化合物为增效剂的具有广谱除草活性的除草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化学除草剂的发展已经过了60余年,开发应用的商品化除草剂也达数百种,随着对除草剂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已不仅仅从结构上对除草剂进行分类,而是进一步深化到从作用模式与作用靶标方面对除草剂进行分类。人们通过更深入探索各类除草剂的作用位点,研究它们的抑制途径及作用靶标酶,解读除草剂抑制植物生长或导致植物死亡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不少人还通过对除草剂代谢机理的研究以评估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设计和筛选出更为安全有效的新颖除草剂。随着除草剂的普遍使用,杂草抗性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一些单一靶标的除草剂品种,如磺酰脲、咪唑啉酮以及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问世以来,抗性的发展更为迅速。解决杂草抗性的重要措施是除草剂轮换使用,而正确的轮换使用就必须了解除草剂的作用模式与作用靶标,通过更深入的研究除草剂的作用机理,指导正确的使用除草剂,对控制或延缓杂草抗性的产生以及抗性杂草的防除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新的除草剂的研究开发也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然而,尽管如此,除草剂的抗性还是难于解决,如果仅依赖通过一个生理过程环节的破坏而达到除草目的的单一成分或类似化合物的混合成分的除草剂,并不能解决抗性的难题。
自1979年氯磺隆成功开发以来,世界除草剂工业便进入了超高效时代,特别是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等的问世,给除草剂新品种开发及化学除草带来了新的革命性变化。但是,这些高效和超高效的除草剂的使用,给环境和生态带来难于预测的环境破坏和生态风险,而且,由于其选择性差或者没有选择性,对后茬作物和周围作物造成药害,尽管可以用转基因作物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但转基因作物本身可能对生态具有更大难于预测的风险性,因此,转基因作物并不能完全被公众和政府以及法律接受。
因此,目前新型除草剂的研究开发已经出现以下趋势:1)对环境友好的、安全的除草剂;2)寻找新的作用靶标,开发新颖的除草剂,尤其是能同时针对多个作用靶标的混合物组成的混剂,以解决杂草抗性的难题;3)大力研究开发天然(植物代谢物,特别是异株克生物质)除草剂和以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开发作用机理独特的除草剂;4)进一步研究开发苗前除草剂及除草剂的解毒剂,以解决高效和超高效除草剂对后茬作物和周围作物产生药害的难题;5)加强制剂及使用技术的研究,使除草剂使用更方便、更安全、效果更好,且尽可能的延缓或避免抗性发生;6)开发新的、作用机理独特的除草剂或新的混剂。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有机酸除草剂组合物的技术方案,其生产成本低,除草效果好,与环境相容性好,对人体安全,残留小并对后茬敏感作物无影响,杂草不容易产生抗药性。
所述的一种有机酸除草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总重量5-25%的活性组份,该活性组份为符合通式I的单一化合物或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RCOOH
通式I
其中:
R为1-5个碳原子的直链或者支链烷基;或羟基取代的1-5个碳原子的直链或者支链烷基;或苯环;或1-2个羟基或甲氧基取代的苯环(其中取代基可以位于苯环的任意可能的位置)。
所述的一种有机酸除草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符合通式I的化合物具体为:甲酸、乙酸、丙酸、2-甲基丙酸、正丁酸、4-羟基丁酸、戊酸、苯甲酸、2,6-二羟基苯甲酸、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或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
所述的一种有机酸除草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含有总重量4-15%的增效剂,该增效剂为: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酮、3,4-二羟基苯乙酮、3,5-二甲氧基-4-羟基-苯乙醇、2-羟基-2-环戊烯-1-酮、3-甲基-2-环戊烯-1-酮、3,4-二甲基-2-羟基-2-环戊烯-1-酮、3-甲基-2-甲氧基-2-环戊烯-1-酮、3-甲基-4-羟基-环戊烯醇酮、3-甲基-5-羟基-环戊烯醇酮、3,4-二甲基环戊烯醇酮、4-羟基-3-乙基-2-环戊烯醇酮或5-羟基-3-乙基-2-环戊烯醇酮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林学院,未经浙江林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90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