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聚焦X射线组合透镜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59020.0 | 申请日: | 2008-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1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董文;乐孜纯;梁静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21K1/06 | 分类号: | G21K1/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兵;袁木棋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聚焦 射线 组合 透镜 制作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X射线微结构光学器件,尤其是能对X射线实现纳米尺度聚焦的微结构X射线光学器件的制作工艺,适用于硅材料一维纳米聚焦X射线组合透镜制作的场合。
(二)背景技术
X射线组合透镜是A.Snigirev在1996年提出的一种适用于高能X射线波段(即X射线辐射能量超过5keV)的、基于折射效应的X射线微结构光学器件。具有不需要折转光路、高温稳定性好且易冷却、结构简单紧凑、对透镜表面粗糙度要求低等优点。在超高分辨率X射线诊断科学和技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基于X射线组合透镜的各种X射线诊断技术研究非常活跃。比如用于样本中元素分布测量的高能X射线荧光微层析实验系统;利用铝材料X射线组合透镜的中子显微镜;以及用于单细胞检测、化学微分析、早期胸部肿瘤检测等的高能X射线实验系统等等。
随着上述应用领域对X射线诊断技术的分辨率要求越来越高,需要X射线诊断光束的尺度越来越小,最好能达到亚微米甚至纳米量级。然而,一般的X射线组合透镜的焦斑通常在几微米、十几微米甚至几十微米。因此,如何进一步减小X射线组合透镜的焦斑尺寸对改善X射线诊断系统的性能非常重要。
从理论上来看,减小X射线组合透镜的焦斑尺寸,可以通过减小X射线组合透镜中每一个透镜单元的几何口径以及增加透镜单元的数目来实现。然而减小透镜单元的几何口径就意味着减小X射线组合透镜的数值口径,使得X射线组合透镜集光能力变差。另一方面,增加X射线组合透镜中透镜单元的数目,则会使得X射线组合透镜的吸收增加,也就是损耗大幅度增加。同时,透镜单元数目越多,其光轴校准越困难,如果使用光刻等微细加工技术来制作组合透镜,透镜单元数目的增加还要受到曝光区域尺寸的限制。
目前国内尚未见关于纳米聚焦X射线组合透镜的报道,国际上实现X射线纳米聚焦的已有技术是通过减小透镜单元的几何口径来实现的(C.Schroer,et al.,Appl.Phys.Lett.,2003,vol.82,pp1485-1487)。已有技术X射线组合透镜中的透镜单元采用抛物面形,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组合透镜用电子束刻蚀方法刻写在Cr膜上,然后再用反应性离子束刻蚀方法转写到Si材料上,完成组合透镜的制作,组合透镜中透镜单元的几何口径的典型值是几个微米,组合透镜的厚度尺寸20微米,聚焦的焦斑尺寸约100纳米。这种技术存在以下缺点:1、X射线组合透镜的数值口径非常小,在几个微米到十几个微米的量级,因此集光能力很差;2、透镜的抛物面形并不是理想面形,而是理想面形(即椭圆面形)在傍轴近似条件下的近似,因此不能使X射线组合透镜达到理想的聚焦性能;3、虽然采用电子束刻蚀与反应性离子束刻蚀相结合的平面微制作技术,加工精度得以提高,但由于组合透镜深度尺寸受制作技术的限制,致使器件在深度方向的集光口径受到很大限制,并进而很大程度地影响了X射线辐射透过率。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X射线组合透镜的制作方法的组合透镜集光能力差、透镜聚焦性能不够理想、X射线辐射透过率低,以及器件结构深度偏低、粗糙度偏高等问题,提供一种集光能力强、透镜聚焦性能好、X射线辐射透过率高、器件结构深度大、表面粗糙度低的硅材料一维纳米聚焦X射线组合透镜的制作工艺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纳米聚焦X射线组合透镜的制作方法的步骤如下:
(A)用电子束刻蚀技术制作玻璃基底金属铬材料的光刻掩模版,所述光刻掩模版图形为,由多个依次同轴排布的组合透镜折射单元组成,所述折射单元由通孔状空气隙与透镜主体材料一起构成,所述空气隙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所述空气隙对应椭圆短轴方向的最大口径尺寸小于椭圆短轴尺寸,所述透镜单元的椭圆形空气隙的长轴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空气隙对应的椭圆尺寸逐渐减小,由大到小顺序排列;
(B)对硅衬底进行常规清洁处理;
(C)在经步骤(B)处理的硅衬底表面自旋涂覆一层厚度为1-3微米的普通紫外负性光刻胶;
(D)对涂覆好的紫外负性光刻胶进行曝光、显影、坚膜,使用步骤(A)制成的光刻掩模版,形成与步骤(A)制成的光刻掩模版图形结构相反的光刻胶图形结构;
(E)在光刻胶图形结构上生长一层厚度为100-250纳米的铝金属薄膜,作为深度刻蚀硅的保护层;
(F)去除光刻胶膜,形成与步骤(A)制成的光刻掩模版图形结构相同的铝材料图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90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页面的推送方法、系统和装置
- 下一篇:飞行器对接装置弹性接触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