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物体表面涂敷液体材料的方法及器具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8731.6 | 申请日: | 200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2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晋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晋云 |
主分类号: | B05D1/28 | 分类号: | B05D1/28;B05D7/24;B05C1/00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金耀生 |
地址: | 650000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体 表面 液体 材料 方法 器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表面涂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在物体表面涂敷液体材料的方法及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车玻璃的隔热是用隔热膜贴在车内玻璃上,使用效果较差,一是因为太阳的红外线(热量)穿透了汽车玻璃被吸收在太阳膜上,热量最终还是被散发在车内;二是所采用隔热膜是塑料材料,长期吸收紫外线使太阳膜的胶层不断老化,一般四至五年胶层就老化,边角就开始脱落。而现有的新型纳米材料作为玻璃隔热膜具有较强的抗拒紫外线的功能,并且经久耐用,是一种较好的隔热膜材料,用此材料只需涂在玻璃上十几分种就能形成约2微米厚的隔热膜层。但是目前将这种纳米材料(液体)作为隔热膜贴在玻璃上的涂敷方法为喷、刷、淋、抹等,都存在效果差、操作不可靠、成本高等问题。如何将纳米材料涂敷在物体上(玻璃上)成了一个技术难点。如何解决将纳米材料涂敷好就成为纳米材料实用化的关键。一旦能够有效解决涂敷技术,将带来巨大的市场商机。它将有效应用于建筑节能、汽车节能环保、机械设备可靠性等方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可行、操作简单、涂布效果好的在物体表面涂敷液体材料的方法及器具。
本发明的在物体表面涂敷液体材料的器具(或称液体表面张力涂刷器)为:用一根能盛装液体纳米材料的长条形容器,容器上开有一条液体流出的槽,在容器上包裹一层网格织物。
本发明的涂敷方法为:用上述液体表面张力涂刷器,将盛有液体纳米材料的长条形容器的槽口切线与被涂布物体接触(形成线接触),向下拖动长条形容器,可将液体纳米材料涂布在被涂布物体上形成薄膜。
其原理是:利用液体表面张力使其透过布料网格形成液膜于网格外表面而又不流动,从而达到液体既不向外流动,而当液膜与其他物体接触被撕破时又能补充液体修复液膜的原理。当涂刷器液膜与物体表面接触时由于物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会在涂刷器与物体表面之间形成集液区,当涂刷器移动时物体表面张力使透过布料网格补充的液体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液膜。
本发明的在物体表面涂敷液体材料的方法具有的优点是:解决了现有技术涂敷困难的问题,其操作简单,而且涂布效果极好,即涂布后能在被涂敷物体上形成厚薄非常均匀的膜。例如,能在汽车玻璃的外面方便地涂敷上液体纳米材料,使之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利用纳米材料优越的性能,一般阻隔红外线91%、透光率76%、阻隔紫外线99%,使太阳的红外线不能穿透汽车玻璃,红外线热量吸收在车外玻璃表面完全散发在空气中,使车内凉爽,起到真正隔热的作用,达到节能省油的效果。而且汽车玻璃还能不沾油污,不沾水,下雨天前挡风玻璃可不用雨刮器。使用寿命长,纳米液体材料镀在玻璃上与玻璃成为一体,(理论上)三十年隔热功能不变。若镀在窗外玻璃表面上使幕墙玻璃具有自洁净功效,即使少量的尘埃落在玻璃表面上雨水过后幕墙就洁净如新,不用每年花费资金清洗玻璃幕墙,并且建筑物的室内也会因隔热功能而凉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液体表面张力涂刷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B-B剖面图。
图中,1-长条形容器(圆管),2-槽(面),3-开口端,4-网格织物,5-封闭端,A-接触点(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液体表面张力涂刷器构成为:用一根能盛装液体纳米材料的长条形容器,可以是一根圆管1,在管上开有一条液体流出的槽2,相当于在圆管上有一个剖切面,在圆管外面包裹一层网格织物4,网格织物可以是无纺布、也可以是高目数的丝网,圆管一端5封闭,一端3开口(以便为添加涂布材料)。该长条形容器也可以是能实现本发明功能的其它形状。
涂敷方法:用上述液体表面张力涂刷器容器,将盛有液体纳米材料的圆管的槽口切线A与被涂敷物体接触(形成线接触),向下拖动长条形容器,可将液体纳米材料涂敷在被涂布物体上形成薄膜。涂布时,调整槽面与被涂布物体之间形成的夹角大小,可改变在该夹角内形成的积液区的积液量,以适应所需的涂敷速度和涂布厚度。
此外,本发明的液体表面张力涂刷器还可利用现有技术控制网格补液量、调节积液量、涂敷速度和涂敷厚度等的控制装置,以提高其自动化程度,达到更好的控制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晋云,未经李晋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87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绩效考核日志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设备及其媒体播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