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用于测量轴承及其它零件表面形貌的测量仪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49062.6 | 申请日: | 2008-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6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朱孔敏;宋晓波;李国斌;刘金秀;江纯青;熊子健;张慧;廖家祥;高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7/00 | 分类号: | G01B7/00;G01B7/28;G01B7/34;G01B11/02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符继超 |
地址: | 471039***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测量 轴承 其它 零件 表面 形貌 测量仪 | ||
1.一种可用于测量轴承及其它零件表面形貌的测量仪,其特征在于:该测量仪主要由测量基座(1)、绝对编码器(2)、滚珠丝杠(3)、X向滑动导轨装置(4)、X向限位开关(5)、X向信号采集光栅(6)、驱动箱支承板(7)、传感器驱动箱(8)、立柱导轨(9)、Z向电机(10)、Z向手动调整旋钮(11)、X向电机(12)、X向带轮和齿形带(13)、电感传感器装置(14)、传感器联接杆(15)、多维工作台(16)和电气系统构成,其中测量基座(1)上部开有两个T型槽,多维工作台(16)位于后部的槽中,可以左右精密移动,被测工件置于多维工作台(16)上;立柱导轨(9)安装在测量基座(1)的右侧,Z向绝对编码器(2)安装在立柱导轨(9)的下侧,并位于测量基座(1)的凹槽中;绝对编码器(2)与滚珠丝杠(3)的下端柔性联接在一起,滚珠丝杠(3)位于立柱导轨中(9)的花岗岩定导轨的前方开的槽里,滚珠丝杠(3)中的丝杠螺母与立柱导轨(9)中的动导轨固定在一起;Z向电机(10)安装在立柱导轨(9)的定导轨上端,与滚珠丝杠(3)的上端柔性联接在一起,滚珠丝杠(3)的上端安装Z向手动调整旋钮(11);传感器驱动箱(8)通过驱动箱支承板(7)安装在立柱导轨(9)中的动导轨前面,可由Z向电机(10)或Z向手动调整旋钮(11)通过滚珠丝杠(3)带动沿立柱导轨(9)上、下精密移动,移动距离由绝对编码器(2)采集;X向电机(12)安装在驱动箱支承板(7)前左侧,X向信号采集光栅(6)位于驱动箱支承板(7)右侧上部,下部与X向滑动导轨装置(4)中的动导轨联接,X向电机(12)通过X向带轮和齿形带(13)与X向滑动导轨装置(4)中的动导轨柔性联接;电感传感器装置(14)通过传感器联接杆(15)与X向滑动导轨装置(4)中的动导轨联接;X向电机(12)可通过X向带轮和齿形带(13)带动X向滑动导轨装置(4)中的动导轨沿X向滑动导轨装置(4)中的定导轨左、右精密移动,并带动电感传感器装置(14)和X向信号采集光栅(6)的读数头左、右精密移动,移动距离由X向信号采集光栅(6)进行采集;在X向信号采集光栅(6)左、右侧安装有X向限位开关,可对电感传感器装置(14)的测头进行X向限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测量轴承及其它零件表面形貌的测量仪,其特征在于:其电感传感器装置(14)由金刚石测针(17)、测杆(18)、联接杆(19)、轴承(20)、外壳(21)、测力弹簧(22)、测力调整螺钉(23)、限位螺钉(24)、磁芯(25)、螺管线圈(26)、支承杠杆(27)、宝石支承(28)、支承座(29)、引出插头(30)构成,其中支承座(29)安装在外壳(21)中,宝石支承(28)安装在支承座(29)右侧的前、后方向开的孔中,支承杠杆(27)与宝石支承(28)联接在一起,可绕宝石支承(28)轴的轴线转动,在支承座(29)中间开有一个上、下孔,孔中间安装螺管线圈(26),磁芯(25)与支承杠杆(27)固定在一起,可随支承杠杆(27)的转动在螺管线圈(26)进行一定距离的移动,限位螺钉(24)安装在支承座(29)下螺管线圈(26)的左侧,可对支承杠杆(27)的转动进行上下限位;支承座(29)的左侧通过测力调整螺钉(23)与测力弹簧(22)联接,测力弹簧(22)下端通过轴承(20)与支承杠杆(27)联接,通过转动测力调整螺钉(23)可对电感传感器装置(14)的测力进行调节,支承杠杆(27)的左侧与联接杆(19)固定,测杆(18)与联接杆(19)套接,可方便插拔,测杆(18)左侧与金刚石测针(17)固定,引出插头(30)安装在支承座(29)的右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906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