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壤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0879.2 | 申请日: | 200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0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刘作新;苗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K3/00 | 分类号: | C09K3/00;C08L51/00;C08F251/02;C08F265/0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宗富;周秀梅 |
地址: | 110016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水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土壤保水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100~150份改性玉米秸秆溶液、100~300份聚合丙烯酸钠溶液、5~20份过硫酸铵和1~12份N,N′-亚甲基双丙稀酰胺溶液。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保水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改性玉米秸秆溶液为1~5份改性玉米秸秆粉末,放入50~200份水中,搅拌均匀;所述聚合丙烯酸钠溶液为30~50份丙烯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在冰水浴中中和至pH值为4.5~7.5;所述N,N′-亚甲基双丙稀酰胺溶液为0.5~2份N,N′-亚甲基双丙稀酰胺,加入30~50份水中搅拌均匀;所述过硫酸铵溶液20~50份水溶解1~5份过硫酸铵,其中:所述氢氧化钠溶液为20~60份氢氧化钠,缓慢搅拌下加入40~80份水;所述丙烯酸溶液为200~300份丙烯酸溶液,在20~40℃下减压蒸馏去除阻聚剂。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壤保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玉米秸秆粉末制备方法为:1)玉米秸秆粉末制取:将干燥的新鲜玉米秸秆经去离子水冲洗后,剪成2~3厘米碎块,置于烘箱烘干,将烘干后玉米秸秆粉碎到60~100目,待用;
2)将步骤1)100~200克的玉米秸秆粉末与800~1000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在70~90℃下搅拌4~6小时,而后经100~140目丝网过滤,滤渣用去离子水洗,待用;
3)步骤2)过滤后滤渣中加入50~100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20~50毫升乙醇溶液在20~40℃下反应30~60分钟,反应后的混合液待用;
4)将步骤3)中混合液内加入50~100毫升乙醇溶液和30~50毫升氯乙酸溶液,在70~90℃下,反应1~2小时,而后再加入20~50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30~50毫升乙醇溶液,混合液70~90℃温度下维持60~100分钟冷却后用盐酸溶液滴定至中性,再经120~160目丝网过滤,用乙醇溶液冲洗,所得滤渣即为改性玉米秸秆粉末。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土壤保水剂,其特征在于: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玉米秸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10~30%;所述乙醇溶液浓度为50~90%;所述氯乙酸溶液浓度为5~20%;所述盐酸溶液浓度为6~20%。
5.一种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保水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将100~150份改性玉米秸秆溶液、100~300份聚合丙烯酸钠溶液和1~12份N,N′-亚甲基双丙稀酰胺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并向混合液中持续通入3~7升/分钟流量的氮气,使混合液中空气排除,而后将混合液温度提高到20℃~40℃,反应0.5~1小时,然后加入5~20份过硫酸铵溶液,搅拌均匀并缓慢将温度控制在50℃~90℃,待溶液呈粘稠状后,干燥粉碎过30~50目筛子即得土壤保水剂胶体。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土壤保水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改性玉米秸秆溶液制备方法既是将1~5份改性玉米秸秆粉末,放入100~200份水中,搅拌均匀得到溶液;所述聚合丙烯酸钠溶液为30~50份丙烯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在冰水浴中中和至pH值为4.5~7.5;所述N,N′-亚甲基双丙稀酰胺溶液为0.5~2份N,N′-亚甲基双丙稀酰胺,加入30~50份水中搅拌均匀;所述过硫酸铵溶液20~50份水溶解1~5份过硫酸铵,其中:所述氢氧化钠溶液为20~40份氢氧化钠,缓慢搅拌下加入80~200份水;所述丙烯酸溶液为200~300份丙烯酸溶液,在20~40℃下减压蒸馏去除阻聚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087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用防盗装置
- 下一篇:具有一体接合结构的车辆的碰撞吸能盒及其装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