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牙嵌式轴间差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20311440.4 | 申请日: | 200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927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程慷慨;张堃;谭俊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8/12 | 分类号: | F16H48/12;F16H48/2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43***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牙嵌式轴间 差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差速器,尤其是牙嵌式轴间差速器。
背景技术
现在用于重型越野汽车贯通式驱动桥的轴间差速器绝大数为强制锁止式防滑轴间差速器。如图1所示,对称圆锥行星齿轮差速器(带强制锁止式防滑)的转矩由差速器壳传给差速器十字轴,行星齿轮,前后半轴齿轮、空心轴、贯通半轴一起转动,并将转矩按贯通桥、后驱动桥所受阻力的大小分配给贯通半轴及空心轴。若其中一驱动桥的车轮快转时,驱动快转桥的贯通轴或空心轴带动该侧差速器的半轴齿轮快转,从而带动行星齿轮自转,实现差速作用。当其中一驱动桥悬空或进入泥泞等路面而滑转时,扭矩只有滑转桥的扭矩。为了发挥扭矩,必须停车,操纵差速锁操纵机构,通过指销将半轴齿轮与差速器壳锁成一体。这样贯通半轴和空心轴一同旋转。这样转矩部分配到未滑转的桥上。驶出坏路后,操纵差速锁解锁机构,差速锁解锁,重新实现差速。
当汽车从较好路面驶入差路面前必须停车、驾驶员操纵锁止机构锁止差速器,而当汽车驶入较好的路面后又必须停车,驾驶员操纵锁止机构打开差速器,若差速器的锁止机构未及时松开,将产生与无差速器时一样的问题,如轮胎加速磨损、消耗过多的功率和使传动系零件可能过载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时无需驾驶员人工操纵,无需停车,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锁紧系数不受零件磨损影响的牙嵌式轴间差速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牙嵌式轴间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前、后壳,其特别之处在于,还包括固定在差速器前、后壳之间的主动环,安装在主动环中间孔内可相对主动环旋转但轴向固定的中心环,以及安装在主动环和中心环两侧的前从动环和后从动环,其中主动环和中心环均分别与前从动环和后从动环啮合,前从动环和后从动环旁分别安装有弹簧从而使前从动环和后从动环趋向于接近主动环和中心环;前从动环通过前花键毂与贯通轴传动连接,后从动环通过后花键毂与空心轴传动连接。
其中主动环和中心环之间通过卡环连接从而实现轴向固定。
其中主动环是一个带有十字轴的牙嵌圈,在它的两个侧面沿圆周均匀分布有倒梯形断面的径向传力齿,与其相啮合的前从动环和后从动环的外缘上也分布有相应的传力齿。
进一步的,其中在前从动环上和后从动环上与中心环啮合处均安装有消声环,该两个消声环上均有可与中心环啮合的齿,该两个消声环上均有一开口,主动环两侧各有一加长齿伸出至两个消声环的开口内。
其中主动环两侧的加长齿相对于主动环对称分布。
其中两个消声环分别安装在前从动环和后从动环上原有齿的外侧,两个消声环分别通过其上的环状凸起可旋转的套装在前从动环上和后从动环上的凹槽处从而轴向固定,该两个消声环与前从动环和后从动环之间均为紧配合。
其中两个消声环上的齿均为与其各自安装位置旁的齿类型相同的梯形齿,相应中心环上的齿也为梯形齿。
其中在中心环外缘开有一个可通过主动环加长齿的槽。
其中消声环的开口位于相邻的两齿顶之间。
很明显,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在无需人工操纵、无需停车情况下差速器对转矩的合理分配,整体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而且锁紧系数不受零件磨损影响。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消声环(10)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无差速时消声环(10)与主动环(3)加长齿(7)、中心环(12)的位置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差速时消声环(10)与主动环(3)加长齿(7)、中心环(12)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2所示,主动环3固定在差速器前、后壳1、4之间,随差速器壳体一起转动。主动环3是一个带有十字轴的牙嵌圈,在它的两个侧面沿圆周分布有许多倒梯形断面的径向传力齿,两侧的传力齿一一对应。与其相啮合的前、后从动环2、5的外缘的内侧面也有类似传力齿。制成倒梯形的目的在于传递转矩的过程中,防止主动环3与从动环自动脱开。在弹簧6力的作用下主、从动环处于结合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114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起落板带轧辊冷却台架
- 下一篇:减速机蜗轮与钢芯防摩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