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门耐久测试机有效
申请号: | 200720309127.7 | 申请日: | 200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96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黄光楷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智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耐久 测试 | ||
1.一种车门耐久测试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机械手臂、电控装置、夹爪组件;其中:
一电控装置,该电控装置连接机械手臂及夹爪组件,又该电控装置结合一人机接口,可由人机接口的内部程序设定,以控制机械手臂及夹爪组件的运转动作,而形成车门开关的测试动作,能够达到在不同种类车型的车门上,做车门耐久次数试验;
一机械手臂,该机械手臂一端连接夹爪组件,由电控装置设定机械手臂的运动轨迹路径;
一夹爪组件,该夹爪组件包含:接头、夹爪座、勾爪、力规、橡胶压头、橡胶轮,夹爪组件连接机械手臂后,通过电控装置的控制,可测试车门的开关,其测试车门的范围包括:侧门、后车门、引擎盖等开关耐久测试;又该夹爪组件通过勾爪、力规、橡胶轮的结合,可做开车门、关门、较大运转动作及具有安全保护的功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耐久测试机,其特征在于该电控装置结合一人机接口,操作人员可通过人机接口方便设定,其设定范围包括:调整机械手臂的关门速度、测试的总次数设定、显示已完成测试次数、较大运转的次数及力规力量大小的设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耐久测试机,其特征在于该夹爪组件设有速度检知感应器,在侦测车门开至全开时,给予电控装置的控制讯号,再下达于机械手臂施力关闭车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耐久测试机,其特征在于该夹爪组件的勾爪设于夹爪座的前端,在使用引擎盖耐久测试时,可由勾爪伸入引擎盖内扳开卡笋,以勾爪托住引擎盖,同时机械手臂上举至最大角度,而机械手臂下降至设定角度,则勾爪脱离引擎盖以自由落体方式关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耐久测试机,其特征在于该夹爪组件应用于汽车的侧门开关耐久测试时,首先将车辆吊至与机械手臂相对位置后,将夹爪组件安装于机械手臂上,操作人员设定机械手臂的轨迹路径,并于人机接口上选择侧门测试并激活,机械手臂开始反复进行以下测试:夹爪组件移至车门把手将车门把手拉开,机械手臂移动拉开车门,待门开至最大,松开车门把手,夹爪组件机构切换转向,使得机械手臂快速移动将车门关上,机械手臂会自动回归原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耐久测试机,其特征在于该电控装置于人机接口选取侧门测试于较大运转动作时,在车门开至最大时,夹爪组件切换较大运转机构至门后,施加力量后较大运转机构回归原点,又该较大运转机构的力量设定由力规调整;夹爪组件机构切换后,机械手快速将车门关上,机械手臂则回归原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耐久测试机,其特征在于该较大运转机构的力量设定是由力规调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耐久测试机,其特征在于该夹爪组件应用于汽车的后车门开关耐久测试时,首先将车辆吊至与机械手相对位置,更换后车门夹爪组件安装于机械手臂上,车内安装后车门板手装置,操作人员设定机械手臂运动轨迹路径,并于人机接口上选择后车门测试并激活,机械手臂开始反复进行以下测试:车内后车门板手开关激活后车门松开,夹爪组件移至车门把手将车门把手拉开,机械手臂上举后车门打开,后车门自行缓慢打开至全开位置,检知后车门到达全开位置,切换机构,机械手臂下压快速关上后车门并达到要求的冲击加速度,机械手臂回原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耐久测试机,其特征在于该电控装置的人机接口上选取后车门较大运转测试动作时,在后车门开至全开时,机械手臂移至后车门内侧,切换较大运转机构后,将后车门上拉15KGF,较大运转机构回原点,机械手臂移至后车门上方,夹爪组件机构切换,机械手臂下压快速关上后车门并达到要求的冲击加速度,机械手臂回原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耐久测试机,其特征在于该夹爪组件的勾爪表面黏贴铁弗龙胶带,避免刮伤门把,若勾爪上铁弗龙胶带磨损需更换时,可拆卸先更换备用的勾爪,再将磨损勾爪上的胶带刮除,重新黏贴铁弗龙胶带。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耐久测试机,其特征在于该夹爪组件的力规下方设有调整螺丝作为保护力规,避免力规不正常操作时,过载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智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群智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912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流量计自供电装置
- 下一篇:复合捻线机单龙带传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