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20306522.X | 申请日: | 200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61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邱忆婷;谢忠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挥;张燕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封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特别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封装的主要目在于将发光二极管芯片安装于封装结构中,由封装结构保护芯片不受到机械、热、潮湿及其它种种外来冲击。封装完成后发光二极管随同其封装结构,一起装设于背光模块中电路板上。
现有技术中,随着背光模块中光源方向不同,封装结构型态也不同,因此制造者必须依据背光模块,量身订做其专属封装结构。就大量生产观点而言,并不合乎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封装结构,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光源方向背光模块中。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是在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其包含一座体、一对第一接脚和一对第二接脚。座体内有一凹槽,以容纳发光二极管芯片,且凹槽的开口位于座体顶面。第一接脚分开设置于凹槽内,且自凹槽延伸穿过座体,而穿出于座体的第一侧面,并弯折贴合于座体的第一侧面和底面上。第二接脚亦分开设置于凹槽内,自凹槽延伸穿过座体,而穿出于座体的第二侧面,并弯折贴合于座体的第二侧面和底面上,其中第二侧面相异于第一侧面。
凹槽为容纳放置发光二极管空间,发光二极管所发出光自开口向外传出,因此座体顶面方向即代表光源方向。座体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底面分别有接脚贴合于其上,故可用来电性连接至背光模块中印刷电路板上。当封装结构以不同平面电性连接印刷电路板时,开口方向将随之改变,进而产生各种不同光源方向。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立体图;
图2A为图1的封装结构一种使用状态;
图2B至图2D分别为根据图2A的正视图、后视图和侧视图。
图3A为图1的封装结构另一种使用状态;
图3B为图3A的正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封装结构 110:座体
112:顶面 114:底面
116:侧面 118:侧面
119:侧面 120:凹槽
122:开口 130:第一接脚
132:第一接脚 140:第二接脚
142:第二接脚 150:第一凸块
152:第二凸块 200:印刷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100立体图。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100包含一个用来承载发光二极管座体110,和连接于座体110上第一接脚130和第一接脚132,以及第二接脚140和第二接脚142。
座体110内有一中空凹槽120,用以容纳放置发光二极管芯片,使得发光二极管埋置于座体110内。凹槽120的开122位在座体110顶面112上,发光二极管发出光便从开口122露出。也就是说,座体顶面112方向即代表光源方向。一般而言,开口122上有一层透明薄膜,以封闭开口122。座体110的材质包含不导电绝缘材料,例如聚邻苯二甲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或其它塑型树脂。
第一接脚130和第一接脚132分开设置于凹槽120内,且自凹槽120延伸穿过座体110,而穿出于座体110外。第一接脚130和第一接脚132自座体110的侧面116穿出后,弯折贴合于侧面116上,并弯折贴合于座体110的底面114上。在本实施例中,侧面116分别连接顶面112和底面114,且垂直于顶面112。
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封装结构100底面和侧面均具有第一接脚130和第一接脚132位于其上,因此封装结构100得以用侧面或底面接触印刷电路板,进而使开口122方向水平或垂直于印刷电路板。关于封装结构100和印刷电路板详细描述请见下述内容。
第一接脚130和第一接脚132的材质包含金属,例如金、银、铜等导电金属。当发光二极管装设于凹槽120之中时,第一接脚130和第一接脚132分别连接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和负极。举例来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脚130电性连接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而第一接脚132电性连接发光二极管的负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65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式多功能体操器材底座连接构造
- 下一篇:双口静脉注射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