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整体式差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9803.7 | 申请日: | 200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28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曲章范;李兴瑞;李春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山东汽车改装厂 |
主分类号: | F16H48/06 | 分类号: | F16H48/06;F16H57/02 |
代理公司: | 烟台信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迟元香 |
地址: | 2656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体 差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运输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整体式差速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中、重型卡车已进入高速发展期,相应的驱动桥需求量也随之增长。中、重型汽车的发展趋势是向大吨位、高强度、高可靠性方向发展,因此目前使用的差速器总成存在不足:1、十字轴孔分别以半圆孔形式布置在差速器左/右壳上,加工精度难以保证;2、零件互换性差;3、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整体式差速器,主要解决了差速器壳体加工精度及制造成本高等问题,提高差速器的强度和可靠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整体式差速器,它包括差速器左壳1和差速器右壳2,其特殊之处在于从动锥齿轮3通过螺栓-差速器壳4与差速器左壳1和差速器右壳2联结,在差速器左壳1和差速器右壳2的两端分别设轴承-差速器总成5,在差速器右壳2上设十字轴孔,在十字轴孔内设整体轴10和分段轴11,分段轴11与整体轴10联接,在差速器左壳1和差速器右壳2之间设行星齿轮6、垫圈-行星齿轮7、半轴齿轮8和垫圈-半轴齿轮9,半轴齿轮8和行星齿轮6啮合,行星齿轮6与整体轴10和分段轴11联接,垫圈-行星齿轮7与行星齿轮6联接,垫圈-半轴齿轮9与半轴齿轮8联接。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式差速器,其所述的十字轴孔以圆孔形式布置在差速器右壳2上;所述的整体轴10和分段轴11叉形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整体式差速器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1、整体轴与分段轴为分体式结构取代原整体式十字轴结构,整体轴和分段轴叉形连接在一起,以十字轴形式进行工作,与整体式十字轴相比利于轴件的加工精度,减少加工难度;2、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实施,下面结合附图给出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整体式差速器。
实施例1,参见图1、2,加工制成差速器左壳1、差速器右壳2、从动锥齿轮3,将从动锥齿轮3通过螺栓-差速器壳4与差速器左壳1和差速器右壳2联结,从而带动差速器壳转动,在差速器左壳1和差速器右壳2的两端分别安装轴承-差速器总成5,轴承-差速器总成5支承差速器左壳1和差速器右壳2两端;在差速器右壳2上开设十字轴孔,十字轴孔以圆孔形式布置在差速器右壳2上,在十字轴孔内安装整体轴10和分段轴11,整体轴10和分段轴11叉形连接在一起,整体轴10和分段轴11的轴向移动依靠从动锥齿轮3内孔控制;在差速器左壳1和差速器右壳2之间安装行星齿轮6、垫圈-行星齿轮7、半轴齿轮8和垫圈-半轴齿轮9,半轴齿轮8和行星齿轮6啮合,行星齿轮6与整体轴10和分段轴11联接,垫圈-行星齿轮7与行星齿轮6联接,垫圈-半轴齿轮9与半轴齿轮8联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整体式差速器,在工作过程中,发动机提供的扭矩通过主动锥齿轮传递到与之啮合的从动锥齿轮,从而带动差速器壳转动,差速器壳内部的行星齿轮、半轴齿轮及联接行星齿轮、半轴齿轮的整体轴和分段轴随之旋转,垫片-行星齿轮和垫片-半轴齿轮调节齿轮间隙,减少齿轮磨损。通过花犍与半轴齿轮联接的半轴也随之旋转,将扭矩传递到车轮,驱动车轮前进。
当汽车转弯时,差速器工作,行星齿轮不仅绕半轴齿轮公转,而且绕其轴进行自转,使外侧半轴齿轮加快,内侧半轴齿轮变慢,从而使内外侧车轮不同速度,以便实现转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山东汽车改装厂,未经一汽山东汽车改装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98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