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自行车制动钳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3677.X | 申请日: | 200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86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成浣 |
主分类号: | B62L1/02 | 分类号: | B62L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38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自行车 制动 | ||
1.一种电动自行车制动钳,包括左钳壳(1)和右钳壳(2)组成的钳体、与钳体上部配合的防尘盖(3);在左钳壳和右钳壳内侧的下部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圆坑(4),两圆坑的中心均设有螺孔(5),两圆坑壁的两侧均设有对称的导向槽(6),两圆坑壁的上方均设有与钳体上部想通的槽口;其特征在于:在钳体内设有上部与拉线轴(7)两端连接、下部与左钳壳和右钳壳内侧的下部相互对应的圆坑配合的双向摇臂夹紧机构,左摇臂、右摇臂上部连接孔中心到下部转盘中心的距离L为8-10厘米;在左钳壳和右钳壳内侧的下部相互对应的圆坑中心的螺孔(5)内分别设有与双向摇臂夹紧机构接触的间隙补偿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制动钳,其特征在于:双向摇臂夹紧机构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双向摇臂夹紧机构的左边部分包括左摇臂(8)、左活塞(9);左摇臂(8)上部的连接孔(10)与拉线轴(7)的一端连接,左摇臂(8)下部的转盘的左面上设有3个底部倾斜角度为25°-35°的动圆弧凹坑(11)、转盘的边缘设有卡口(12);左摇臂下部的转盘通过左钳壳圆坑壁的上方的槽口进入圆坑(4)内;左活塞(9)的左面设有摩擦片(13)、右面设有3个底部倾斜角度为25°-35°的静圆弧凹坑(14)、两侧设有对称的导向支块(15);左活塞(9)与左钳壳下部的圆坑(4)配合,其两侧的导向支块(15)与圆坑壁的两侧的导向槽(6)配合,其右面的3个静圆弧凹坑(14)与左摇臂下部转盘左面上的3个动圆弧凹坑(11)一一对应,在两对应的动、静圆弧凹坑之间各设有一粒钢球(16);在左活塞(9)两侧的导向支块(15)上分别设有一阶梯孔(17),两阶梯孔内分别设有活塞回位弹簧(18);在左活塞(9)左面的边缘设有密封圈(35),连接螺钉(20)依次穿过密封圈两边对称的过孔、阶梯孔内的活塞回位弹簧(18)连接在左钳壳(1)上;
双向摇臂夹紧机构的右边部分包括右摇臂(19)、右活塞(21);右摇臂(19)上部的连接孔(10)与拉线轴(7)的另一端连接,右摇臂(19)下部的转盘的右面上设有3个底部倾斜角度为25°-35°的动圆弧凹坑(11)、转盘的边缘设有卡口(12);右摇臂下部的转盘通过右钳壳圆坑壁的上方的槽口进入圆坑(4)内;右活塞(21)的右面设有摩擦片(13)、左面设有3个底部倾斜角度为25°-35°的静圆弧凹坑(14)、两侧设有对称的导向支块(15);右活塞(21)与右钳壳下部的圆坑(4)配合,其两侧的导向支块(15)与圆坑壁的两侧的导向槽(6)配合,其左面的3个静圆弧凹坑(14)与右摇臂下部转盘右面上的3个动圆弧凹坑(11)一一对应,在两对应的动、静圆弧凹坑之间各设有一粒钢球(16);在右活塞(21)两侧的导向支块(15)上分别设有一阶梯孔(17),两阶梯孔内分别设有活塞回位弹簧(18);在右活塞(20)左面的边缘设有密封圈(19),连接螺钉(20)依次穿过密封圈两边对称的过孔、阶梯孔内的活塞回位弹簧(18)连接在右钳壳(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制动钳,其特征在于:与双向摇臂夹紧机构接触的间隙补偿机构由顶丝套(22)、固定连接在顶丝套中心的销轴(23)、配合在销轴上的补偿扭簧(24)组成,两间隙补偿机构分别与左钳壳和右钳壳内侧下部应的圆坑中心的螺孔(5)配合,两销轴(23)的顶端分别与左摇臂(8)、右摇臂(19)下部的转盘接触,两补偿扭簧(24)的一端(25)分别与左摇臂(8)、右摇臂(19)下部转盘边缘上的卡口(12)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制动钳,其特征在于:双向摇臂夹紧机构的左、右摇臂上部的连接孔(10)分别与拉线轴(7)的两端配合连接,制动拉线(26)穿过摇臂回位弹簧(27)与拉线轴(7)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制动钳,其特征在于:在左钳壳(1)下部的两侧还设有一个大孔(28)和一个小孔(29),分别与连接板(30)上的两根连接销(31)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制动钳,其特征在于:连接板(30)的一连接销(31)上配合有尼龙套(32),配合有尼龙套的连接销与左钳壳下部一侧的大孔(28)配合;连接板(30)的下端重叠连接有定位卡(34),并在两者的重叠部位设有卡槽(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成浣,未经李成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367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