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震前叉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1040.7 | 申请日: | 200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02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林佑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佑宪 |
主分类号: | B62K21/02 | 分类号: | B62K21/02;B62K25/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维邦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莉 |
地址: | 51800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前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诸如自行车或摩托车等车辆用的减震装置,尤其是一种减震前叉。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行车或摩托车一般都采用减震前叉,减震前叉包括两根上管、固定于两上管顶端的上肩盖、可活动地套于上管上的肩盖、穿设于上肩盖上且底端固定于肩盖上的立管、套设于上管底端的外管,在外管内的底部还设有一可插入上管中的导杆,在导杆上还设有一弹簧,弹簧两端分别抵于上管的底端面及外管的底面上。这样,上管可沿导柱在外管内上下活动,且由于有弹簧的缓冲作用,可以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但由于只在外管内设有弹簧来进行减震,在震动较大时,减震性能稍显不足而存在损坏前叉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减震前叉,其减震性能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前叉,包括两根上管、固定于两上管顶端的上肩盖、可活动地套于上管上的肩盖、穿设于上肩盖上且底端固定于肩盖上的立管、两根分别套设于相应的上管底端的外管及架设于两外管上的吊线架,外管内的底部还设有一插入上管中的导杆,导杆上设有一第一压缩弹簧,第一压缩弹簧两端分别抵于上管的底端面及外管的底面上;每根上管位于所述肩盖与外管之间的部分还套设有一第二压缩弹簧,第二压缩弹簧上下两端分别抵压于肩盖及外管顶端上。
优选地,所述肩盖底面及外管的顶端还分别设有一定位塑套,第二压缩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抵压于所述定位塑套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上管位于肩盖与外管之间的部分再套设一第二压缩弹簧,而可与外管内部的第一压缩弹簧共同起到减震作用,其减震性能更佳,尤其是在较大震动情况下,能更好地保护前叉不被震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减震前叉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前叉,包括两根上管1、固定于两上管1顶端的上肩盖2、可活动地套于上管1上的肩盖3、穿设于上肩盖2上且底端固定于肩盖3上的立管4、两根分别套设于相应的上管1底端的外管5及架设于两外管5上的吊线架6。
其中,外管5的上端管口处还设有防尘套50。在外管5内的底部还固定有一插入上管1中的导杆7,导杆7上设有一第一压缩弹簧8,第一压缩弹簧8两端分别抵于上管1的底端面及外管5的底面上,为减小噪音,而还在上管1底端以及外管5的内底面各设有一固定塑套80,第一压缩弹簧8的两端抵压于所述固定塑套80上,从而避免了金属件与金属件直接接触导致的碰撞声音较大的问题。
上述这些结构与现有的减震前叉结构基本相同,在此不多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每根上管1位于所述肩盖3与外管5之间的部分还套设有一第二压缩弹簧9,第二压缩弹簧9上下两端分别抵压于肩盖3及外管6顶端上。优选地,还可在所述肩盖3底面及外管5的顶端还分别设有一定位塑套10,第二压缩弹簧9的上下两端分别抵压于所述定位塑套10上,从而减小噪音。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管位于肩盖与外管之间的部分再套设一第二压缩弹簧9,而可与外管内部的第一压缩弹簧8共同起到减震作用,其减震性能更佳,尤其是在较大震动情况下,能更好地保护前叉不被震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佑宪,未经林佑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10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持式自动钻冰水采样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汽车滤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