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贴靠力岩性密度-微球组合测井仪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4201.1 | 申请日: | 2007-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50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刘策;阎麦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金杰 |
地址: | 10072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贴靠力岩性 密度 组合 测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岩性密度探测器取代补偿密度探测器测井的测井仪,具体地说,是一种双贴靠力岩性密度-微球组合测井仪,它涉及密度类仪器与电法仪器组合结构的机械部分。
背景技术
为弥补补偿密度探测器在目标地层测井的技术不足,同时满足“集成化测井”作业的需求,在仪器串的高集成化组合的结构中,带推靠的仪器尽可能地满足密度和薄层电阻率(或微球等)的同步测井。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将电阻率(或微球)极板贴附在补偿密度探头上,实现两种仪器的组合测井。另一种是将电阻率(或微球)极板安装在补偿密度(液压推靠)的副臂(补偿密度探测器背面)上。
第一种方案对密度测井影响较大。第二种方案对电阻率(或微球)极板的磨损较为严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双贴靠力岩性密度-微球组合测井仪,它用岩性密度探测器取代补偿密度探测器测井,并且具备“集成化测井”仪器结构,用岩性密度探测器替代密度探测器;岩性密度探测器和微球极板在组合测井时,安装在同一个推靠器上,产生不同的对井壁贴靠力。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包括推力弹簧1、弹簧导杆2、微球极板3、托架4、极板架5、推靠器主体6、岩性密度探测器7,推靠器主体6与岩性密度探测器7连接,在推靠器主体6的一侧安装有微球极板3,极板架5上安置微球极板3,微球极板3的一端与弹簧导杆2连接,微球极板3上设有托架4。
用岩性密度探测器取代补偿密度探测器测井,并且具备“集成化测井”仪器结构,用岩性密度探测器替代密度探测器;岩性密度探测器和微球极板在组合测井时,安装在同一个推靠器上,产生不同的对井壁贴靠力。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包括推力弹簧1、弹簧导杆2、微球极板3、托架4、极板架5、推靠器主体6、岩性密度探测器7,推靠器主体6与岩性密度探测器7连接,在推靠器主体6的一侧安装有微球极板3,极板架5上安置微球极板3,微球极板3的一端与弹簧导杆2连接,微球极板3上设有托架4。
在微球极板3支架上设计以极板架5、托架4、推力弹簧1、弹簧导杆2组成的辅助推力部分,推靠器主体1打开工作时,其上端保证岩性密度探测器7对井壁约50Kg的贴靠力;推靠器主体6背面推靠副臂上微球极板3承载同样的推靠力(50Kg),即由极板架5上的辅助推力对微球极板3产生约20Kg的井壁贴靠力。极板架5承载岩性密度探测器7的反作用(50Kg),托架4、推力弹簧1和弹簧导杆2对微球极板3产生约20Kg的井壁贴靠力。
由于岩性密度探测器7和微球极板3在测井工作状态下,对贴靠井壁的作用力要求不同,在研制“集成化测井仪器”时,密度测井仪和微球测井仪分别是两支各自带推靠器的不同仪器。在仪器组串时,仪器串的长度较长,不能满足“集成化测井”的作业要求。要实现“集成化测井仪器”串的组合测井,该部分的技术成为解决缩短“集成化测井仪器”串长度,提升密度测井技术水平等问题的关键。
由一支推靠器同时完成两种探测器的测井作业。经过现场实际试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从而提升了密度测井的技术水平,有效地解决了“集成化测井仪器”的关键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42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形折叠跳床
- 下一篇:翼片式扩孔套管跟管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