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拉锚内支撑静载试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1359.3 | 申请日: | 200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14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杨波;何彦敏;强万明;李金山;杨志红;王占雷;张振栓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汇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琪 |
地址: | 050021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拉锚内 支撑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组合拉锚内支撑静载试验装置,属于建筑施工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工程建设中,采用静载试验的方法检验地基或桩基承载力已成为控制工程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静载试验的反力提供一直以下列3种方式为主:锚桩横梁、压重平台、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地锚作为一种新兴的反力装置,已在各地地基土原位测试及复合地基检测的工作中逐步应用,地锚以其安装简便、操作性好、替代锚桩并节省费用而得到迅速普及。但该方法局限性很大,只能进行小吨位试验(不超过500KN)。
近几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中大量采用复合地基,对于一些高层住宅、写字楼等,复合地基承载力要求达到600kPa,置换率m偏小,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加荷值高达1500~3000kN,如何利用地锚来解决试验反力成了急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拉锚内支撑静载试验装置,以旋向相反的外旋管护壁、内螺旋钻孔旋进同时排出土方的作业方式,保证成桩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这种组合拉锚内支撑静载试验装置,其基本结构由:载荷板上设置的千斤顶,千斤顶上设置载荷传递立柱,连接在千斤顶上的压力传感器和设置于基准梁上的位移传感器,立柱下方设置的混凝土桩和地锚组成,地锚通过斜拉杆与安装在千斤顶上的立柱顶端连结,其特征在于:组合拉锚采用多层伞式结构的斜拉杆与地锚连结,载荷板周围设置内支撑和水平拉杆,与地锚、斜拉杆构成连结桁架。
所述的组合拉锚内支撑静载试验装置,所述内支撑连结桁架为6角或8角结构,连结地锚的数量为6或8的倍数。
所述的组合拉锚内支撑静载试验装置,所述立柱设置榫接于上端的钩帽,钩帽平面为圆形,四周为U型钩与斜拉杆挂结。
所述的组合拉锚内支撑静载试验装置,所述斜拉杆或水平拉杆为套筒结构,端头由丝扣挂环与套筒连接,套筒通过销孔改变调整长度,丝扣进行微调。
所述的组合拉锚内支撑静载试验装置,所述地锚与斜拉杆通过连结套连结。
所述的组合拉锚内支撑静载试验装置,所述地锚与斜拉杆的连结角度为30-45°。
所述的组合拉锚内支撑静载试验装置,所述水平拉杆的丝扣挂环套在地锚上构成连结。
所述的组合拉锚内支撑静载试验装置,所述地锚下端设置从端部向上直径逐渐增大的螺旋叶片。
所述的组合拉锚内支撑静载试验装置,试验装置各个结构部分的连结均采用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拉锚内支撑静载试验装置适用于最大加荷值在3000kN以内的各种高层或多层建筑物、构筑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或桩基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技术进步效果表现在:
1、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可用于加载量匹配的任何类型建筑物、构筑物的复合地基、处理后地基及桩基静载试验。
2、以钢结构锚具代替钢筋砼锚桩,由一次性投入变成可重复持续利用,大量节约成本。
3、装置各部分都可拆卸组装,拆卸后各部件简单、轻便、易于搬运。
4、安装、拆卸采用挂钩、丝扣、顶丝等方式连接、紧固,不需动用焊接等设备,无需借助任何起重装置,凭借人力及简单的工具即可组织安装,开展工作。且各部件性能稳定,安全耐用,不易损磨,维修简易,使用过程中成本低廉,具有广阔的行业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组合拉锚内支撑静载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锚杆为12个的水平拉杆布置图
图4是锚杆为24个的水平拉杆布置图
图5是12锚地基试验装置的3D示意图
图6是锚杆载荷传递立柱钩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锚杆拉杆结构示意图
图8是锚杆连结套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载荷传递立柱2、钩帽2-1、U型钩3、斜拉杆
3-1、套筒3-2、销孔3-3、丝扣挂环4、地锚5、基准梁
6、载荷板7、千斤顶7-1、压力传感器8、位移传感器
9、混凝土桩10、内支撑连结桁架11、水平拉杆
12、连结套13、螺旋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未经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13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推拉式透明外壳
- 下一篇:一种开合式亚麻栉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