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铺轨作业车之布枕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4600.X | 申请日: | 200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21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向涌;刘梦熊;邓建华;唐海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新通铁路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9/06 | 分类号: | E01B29/06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洪 |
地址: | 412003***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铺轨 作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铺轨作业车,特别涉及一种作业车之布枕装置。
背景技术
无缝线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铁路的主型轨道结构,其施工技术普遍采用一次铺设无缝线路的施工方法,铺设长轨条和轨枕同时完成。目前一次铺设无缝线路施工技术主要有长钢轨单枕铺设法和长轨排铺设法两种方式。长钢轨单枕铺设法是直接将长钢轨、轨枕运抵工地进行铺设,其中布枕工作是将传送带上的轨枕布设到道碴路面,一般包括轨枕承接、横向定位、向下传送和布设等工作。由于现有的布枕方法未设定恰当的轨枕运动轨迹,合理分解动作,其轨枕一般是倾斜下落方式,不可避免在地造成轨枕倾翻,对布枕机构的冲击较大。现有的布枕机构一般未同时具备自控和手控两种操作方式,不能精确地放正轨枕和调整轨枕间距,轨枕定位与布设未采用同一系统控制,动作难以协调一致。
因此一现有技术中布枕装置的各项指标仅达到:
布枕速度(平均) 9根/min
(max.) 12根/min
布枕误差
轨枕间距误差 ±10mm
连续6根轨枕间距误差 ±30mm
轨道偏离线路中心线误差 ±10mm
布枕间距调节范围 600~800mm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布枕装置需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铺轨作业车之布枕装置,它设定恰当的轨枕运动轨迹,合理分解动作,可避免轨枕倾翻,并具有自控和手控两种操作方式,能进行轨枕对中和定位,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和作业效率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铺轨作业车之布枕装置,与斜置的轨枕传送带相匹配,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布枕架和固定于其上的轨枕对中机构、停枕器、转接机构、散枕机构,匀枕机构,布枕架铰接悬挂于车体上并包容轨枕传送带尾部,所述的布枕架为支撑上述各机构的骨架,所述的轨枕对中机构由布枕架固定于传送带上方,对运动中的传送带上的轨枕进行横向对中,所述的停枕器由布枕架固定于传送带终端处,将对中后的轨枕停止斜向运动,所述的转接机构位于停枕器下方,将停枕器下的轨枕承接下送,所述的散枕机构垂直下伸,将转接机构下送的轨枕垂直卸至路面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轨枕对中机构由分别固定于布枕架两边的两个横向伸缩油缸和由其控制的摆动杆组成,所述的摆动杆向下延伸至轨枕两端使其横向移动定位;
所述的停枕器由停枕油缸、摆动杆、停枕压块、橡胶块组成,所述的摆动杆和停枕油缸的一端分别铰接固定于布枕架上,停枕油缸的另一端铰接于停枕压块上端,摆动杆的另一端套接于连接体中段,所述的停枕压块下端悬置并固定有橡胶块;
所述的转接机构由杆状臂体、可伸缩斜拉油缸、转钩、可伸缩转接油缸组成,臂体一端活动铰接于布枕架上,另一端铰接有转钩,转钩前端为轨枕承接面,后端与转接油缸铰接联接至臂体中段,斜拉油缸一端固定于布枕架上,另一端固定于臂体中段,臂体上段、斜拉油缸和布枕架构成三角形斜拉结构,转接油缸、转钩后端、臂体下段构成三角形斜拉结构;
所述的散枕机构由可伸缩竖向油缸、可伸缩斜拉油缸、散枕臂和在其内伸缩的导柱、具有轨枕承接面的散枕齿叉、轨枕挡组成,散枕臂、导柱、竖向油缸平行固定于布枕架上并向下垂伸,均与散枕齿叉铰接,斜拉油缸一端铰接于布枕架上,另一端铰接于散枕臂上将其斜向拉伸,轨枕挡由布枕架固定于竖向油缸的下终点位置;
所述的匀枕机构由上摆杆、下摆杆、垂直的推杆、可伸缩上摆杆油缸、调节上摆杆长度的调节块、可伸缩下摆杆油缸组成,上摆杆、下摆杆平行设置于布枕架上,推杆上段与上摆杆、下摆杆铰接,下端伸至轨枕侧面,上摆杆油缸与上摆杆一端铰接,另一端铰接于布枕架上,下摆杆油缸一端铰接于下摆杆中段,另一端由布枕架铰接固定于上摆杆上方,将下摆杆斜向拉伸。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布枕架由升降机构控制绕铰接点旋转,所述的升降机构固定于作业车上,具有升降油缸和提升布枕架的钢丝绳,所述的转接机构的转钩和散枕机构的散枕齿叉均为尖齿叉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新通铁路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新通铁路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46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