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腌渍容器改良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3410.6 | 申请日: | 200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59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张仁本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仁本 |
主分类号: | A23L1/218 | 分类号: | A23L1/218;A23B7/1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为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腌渍 容器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可有效提升腌渍效率、使待腌渍物保持新鲜的腌渍容器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已见的腌渍容器多系一具有盖体的不透气简单容器,于其盖体盖合后,可保持不透气的密封状态,使该腌渍容器内所容置的待腌渍物与腌渍液得以于充分接触情形下保持静置,利用该待腌渍物受腌渍液浸泡后会使其结构较松软,且会发酵而产生气体,使该腌渍容器内部压力增加,以加速腌渍液渗入待腌渍物内,达到预设腌渍的功效;
然而,上述此种结构其于实际应用上由于该待腌渍物受浸泡而软化以及发酵后产生气体的反应皆极为缓慢,因此,其整体腌渍过程必须耗费极长时间,不但影响食物新鲜度,且其整体腌渍加工效率及产能亦不易提升,更成为腌渍加工成本不易降低的主因。
有鉴于已见的腌渍容器及其加工方式有上述缺点,设计人乃针对该些缺点研究改进之道,终于有本实用新型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腌渍容器改良结构,其可有效加速腌渍过程增进生产效率,以降低腌渍加工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且可有效减少腌渍加工所需时间,避免过长加工时间致使产品新鲜度降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腌渍容器改良结构,其至少包括:一容器本体,内部设有一具开口的容置空间;一上盖,可盖合于该容器本体的开口上,以形成一密封;所述容器本体周缘至少设有一调压孔,该调压孔外侧设有一压力控制阀,其衔接一可对容置空间提供抽气或充气的外部压力装置。
所述压力控制阀同时并联衔接多数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周缘另设有一泄压孔,衔接结合一泄压阀,且该泄压阀与外部连通。所述泄压阀可同时并联衔接多数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周缘另设有一泄压孔,衔接结合一泄压阀,经该泄压阀再与另一外部压力装置联结。所述容器本体周缘又设有一压力侦测孔,该压力侦测孔结合一压力表。所述容器本体底侧设有一排泄孔,衔接结合一排泄阀。所述容器本体底部周缘设有多数凸起的支脚,而于该上盖顶侧面则相对设有可供支脚嵌入的定位凹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一种腌渍容器改良结构,其至少包括:至少二容器本体,分别于内部设有一可开启的容置空间,所述各容器本体周缘至少设有一调压孔;该调压孔与一具有至少二可同时分别抽气及充气的抽充空气泵的气口分别衔接。
所述各容器本体的调压孔与抽充空气泵的气口间,设有可控制该抽充空气泵的压力控制阀。所述压力控制阀同时并联衔接多数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周缘另设有一泄压孔,且衔接结合一泄压阀。且该泄压阀与外部连通。所述容器本体周缘又设有一压力侦测孔,其上设置一压力表。所述容器本体底侧设有一排泄孔,衔接结合一排泄阀。所述容器本体底部周缘设有多数凸起的支脚,而于该上盖顶侧面则相对设有可供支脚嵌入的定位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容器本体周缘至少设有一调压孔;一上盖,可盖合于该容器本体的开口上,以形成一密封;一压力控制阀,设于该容器本体的调压孔外侧,且可衔接一外部压力装置,藉由该压力控制阀配合该外部压力装置的抽气与充气,可使该容置空间内的压力于高压、真空或常压之间形成定时周期或非定时周期变化,有助于腌渍液与待腌渍物的结合,因此,可有效缩短整体腌渍过程所需时间,加速腌渍加工效率。
至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构造、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则参照下列依附图所作说明即可得到完全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系本实用新型基本构造分解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叠置组合示意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第一应用实施例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第二应用实施例图。
图5系本实用新型第三应用实施例图。
图6系本实用新型第四应用实施例图。
标号说明:
1、10、100...容器本体 11....容置空间
12....支脚 13....排泄孔
131、151、161...手动阀 14....压力侦测孔
141...压力表 15....调压孔
16....泄压孔 2.....上盖
21....定位凹槽 3.....压力控制阀
30....第一压力控制阀 31....第二压力控制阀
4.....泄压阀 5.....抽充空气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仁本,未经张仁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34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