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麦稻通用收获机械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37016.5 | 申请日: | 2007-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929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明来 |
| 主分类号: | A01D41/00 | 分类号: | A01D41/00;A01F12/18;A01F12/32 |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华德明 |
| 地址: | 221009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用 收获 机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既可收麦子又可收获稻子的通用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公知的联合收割机有二类,第一类为欧美老传统型,例如上世纪50年代“苏援”生产的原北京2.5型等系列型,和现“佳联”与美国迪尔公司合资生产的1042型(系列)产品。其主体脱粒机主要由,一纹杆滚筒和相应栅格凹板组成的脱粒装置,和其后的键式逐蒿分离装置,以及其下的清选、复脱器装置等组成。该机结构复杂,制造困难,一般机械厂家没有技术条件生产。粮损较大(总损>5%),能耗、材耗、造价高,不适收稻。
第二类是国产切-轴流型联收机,如新疆2号等类似型。这种机子的主体脱粒机,是由一纹杆切流滚筒和一钉齿轴流滚筒及其相应栅格凹板组成的脱粒分离装置。其下安装有清选和复脱器装置等。这种机子的特点是以轴流钉齿滚筒和其凹板,取代老传统型复杂的键式逐蒿器的逐蒿和分离功能,结构较简单,一般地方厂家可以生产。但整机性能、可靠性等方面较差,农业部和国家质检部门联合实测,无故障仅8.4小时(行标50小时)。尤其不适应低茬收割,因为较长的秸杆易缠堵钉齿轴流滚筒,无法作业。而割后的高茬地,农民无法整地栽种。因此,每年收获后期,到处焚烧高茬秸杆。这除使农民造成损失外(1亩秸杆合130元左右),并且造成严重的空污、航危等社会公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麦稻通用收获机械,该机械结构简单,制造容易,能耗低,性能可靠,适应低茬收割。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收获机械包括驾驶室、粮箱、动力装置、收割台和脱粒机,脱粒机的机体上面安装有驾驶室、粮箱和动力装置,前轮和后轮分别安装在机体下面的前后二端,机体前端连接有收割台,机体内安装有纹杆滚筒,纹杆滚筒后面水平方向安装有弓齿滚筒,纹杆滚筒和弓齿滚筒的下面安装有栅格凹板,栅格凹板下面安装有前抖动板、清选筛及后抖动板,前抖动板和清选筛下面安装有搅龙和风机。
本实用新型脱净率>99.9%,破碎率<0.2%,夹带<0.5%。即总损<1%。结构简单,性能可靠。解除了多故障、高能耗的复脱装置,以多滚筒直接复脱,实用证明,效果好。速差原理结构保证滚筒不缠不堵。高杆麦稻,均适应低茬收割。从根本上杜绝了焚烧秸杆。大幅节能、节材和降低造价(1/4-1/3)。如原北京-2.5型收割机配用90马力柴油机,而采用本实用新型,生产效率不变,配用50马力。实用证明,动力足。仅此节价2万多元,节约钢材300公斤,油耗大大下降。以高速差旋转分离,取代老传统型逐蒿器的撞击逐蒿分离,使之作业平衡舒适。制造容易,适合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另:以1个纹杆滚筒在前,1-3个弓齿滚筒在后,及其相应的栅格凹板,与公知的一般脱粒机架构组合,可制成场用麦稻通用脱粒机。所谓通用,是指换脱不同作物,都不需要更换脱粒元部件,也无需变换滚筒转速,各项性能指标都能达行标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传动原理示意图。
图中1.收割台、2.机体、3.纹杆滚筒、4.驾驶室、5.粮箱、6.卸粮口、7.动力装置、8.弓齿滚筒、9.栅格凹板、10.后抖动板、11.后轮、12.清选筛、13.绞龙、14.风机、15.前抖动板、16.前轮;2-1.三角槽轮、2-2.离合张紧轮、2-3.中间变速槽轮、2-4.中间传动轮、2-5.纹杆滚筒轮、2-6.第一弓齿滚筒轮、2-7.第二弓齿滚筒轮、2-8.第三弓齿滚筒轮、2-9.第四弓齿滚筒轮、2-10.第五弓齿滚筒轮、2-11.风机轮、2-12.绞龙兼粮食升运器轮、2-13.绞龙传动轮、2-14.中间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脱粒机的机体2上面安装有驾驶室4、粮箱5和动力装置7。前轮16和后轮11分别安装在机体2下面的前后二端,前轮16为驱动轮。机体2前端连接有收割台1。机体2内安装有纹杆滚筒3,纹杆滚筒3后面水平方向安装有弓齿滚筒8,纹杆滚筒3和弓齿滚筒8的下面安装有栅格凹板9。栅格凹板9下面安装有前抖动板15、清选筛12及后抖动板10。前抖动板15和清选筛12下面安装有搅龙13和风机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明来,未经李明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70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