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PTC与NTC特性的线型感温探测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1937.4 | 申请日: | 2007-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77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张陈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陈 |
主分类号: | G01K7/16 | 分类号: | G01K7/16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崔红梅 |
地址: | 110011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ptc ntc 特性 线型 探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PTC与NTC特性的线型感温探测器。
背景技术
一种模拟量线型感温探测器,电缆结构为两根导体外均包覆NTC特性(负温度系数特性)的塑料包覆层,然后绞对后一起挤塑护套层,当受热时温度上升,导体之间的NTC塑料阻值减小,阻值减少的程度与温度有关(即电阻值为可测量的模拟量),模拟量线型定温或差定温探测器是测量阻值的绝对值或变化速度,见图12。这种探测器的缺点是:当探测器受热且温度到达一定的报警温度后,探测器可预报火警,报警温度与探测器使用长度和受热长度有关,受热长度越长,报警温度值越低,即不能正确的判断火灾和报警温度,使该探测器报警温度的准确性较低。优点:可恢复,报警后探测器温度到达火警温度,但未超过被完全烧毁的温度,温度降低后探测器仍可继续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PTC与NTC特性的线型感温探测器,实现模拟量定温的多级报警功能。
一种具有PTC与NTC特性的线型感温探测器,由感温电缆两端分别与微机调制器和终端电阻连接构成闭路信号采集电路,其特征在于感温电缆的结构:两根金属导体之间设置了PTC与NTC特性材料阻隔层,微机调制器监测感温电缆的PTC与NTC特性材料阻隔层,并依温度和阻值变化相交设定值来判断输出多级报警信号。
本设计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由于本发明在感温电缆上采用了具有PTC与NTC特性的阻隔层,该阻隔层在感温电缆允许使用最高环境温度以下时,阻隔层表现为PTC(正温度系数)特性,当感温电缆的受热温度超过允许使用最高环境温度时,阻隔层NTC特性(NTC特性是负温度系数)显示出来,见图13。本发明克服了传统模拟量线型感温电缆因使用长度和环境温度而影响报警温度精度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传统的开关量线型感温探测器结构示意图;
图2、图4、图6、图8、图10是具有PTC与NTC特性的线型感温探测器例1-例5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图5、图7、图9、图11是具有PTC与NTC特性的线型感温探测器例1-例5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具有PTC与NTC特性的线型感温探测器,例1见图2和图3,由感温电缆两端分别与微机调制器4和终端电阻R连接形成闭路信号采集电路构成,其特征在于感温电缆的结构:两根金属导体1,其中一根金属导体1包覆PTC与NTC特性材料阻隔层2,然后与另一根金属导体1平行顺放或绞合或缠绕在一起,绞合或缠绕的节距在20mm~200mm之间优选,然后再挤塑或包覆一层外护套层3。
实施例2 一种具有PTC与NTC特性的线型感温探测器,见图4和图5,由感温电缆两端分别与微机调制器4和终端电阻R连接形成闭路信号采集电路构成,其特征在于感温电缆的结构:它采用的是两根金属导体1,其中一根金属导体1包覆PTC与NTC特性材料阻隔层2,然后与另一根金属导体1平行顺放或绞合或缠绕在一起,绞合或缠绕的节距在20mm~200mm之间优选,然后包覆铝塑或铜塑复合带或金属箔或导电材料或绝缘包带层5,再挤塑或包覆一层外护套层3。
实施例3 一种具有PTC与NTC特性的线型感温探测器,见图6和图7,由感温电缆两端分别与微机调制器4和终端电阻R连接形成闭路信号采集电路构成,其特征在于感温电缆的结构:它采用的是两根金属导体1,其中一根金属导体1包覆PTC与NTC特性材料阻隔层2,再包覆铝塑或铜塑复合带或金属箔或导电材料或绝缘包带层5,然后与另一根金属导体1平行顺放或绞合或缠绕在一起,绞合或缠绕的节距在20mm~200mm之间优选,最后再挤塑或包覆一层外护套层3。
实施例4 一种具有PTC与NTC特性的线型感温探测器,见图8和图9,由感温电缆两端分别与微机调制器4和终端电阻R连接形成闭路信号采集电路构成,其特征在于感温电缆的结构:它采用的是两根金属导体1分别包覆PTC与NTC特性材料阻隔层2,两根包覆PTC与NTC特性材料阻隔层2的线体可以平行顺放或绞合或缠绕在一起,绞合或缠绕的节距在20mm~200mm之间优选,然后再挤塑或包覆一层外护套层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陈,未经张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19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