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缝纫机缝针座组合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4512.0 | 申请日: | 200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07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吴瑞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忆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5B55/00 | 分类号: | D05B5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纫机 缝针 组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纫机缝针座组合结构,特别是一种能使此类缝针座加工更为快速方便,并且组装更为精确可靠的改进设计。
背景技术
缝纫机通常必须将缝针组接于针座,并经由针棒的传动以进行车缝作业。在多针式结构中,更需将多个缝针组接定位于针座的各种不同垂直向高度位置。
以图1所示的其中一种已知缝纫机缝针座组合结构为例,设于针棒92下方的针座90即组接定位多个位于不同垂直向高度的缝针91。所述缝针91分别组插于预设的相对多个插孔93中,然后经由预设的螺孔94以螺栓96锁定。为将各缝针91定位在不同垂直向高度,针座90必须在每一插孔93的设定位置经由预设销孔95打入定位销97,使各缝针91的顶端部分别抵靠于不同高度位置的定位销97,而可将其定位于针座90的各种不同垂直向高度。
但如上述的此类已知缝纫机缝针座结构,其针座90本体通常是以脱蜡铸造成型,但各插孔93及销孔95无法一体精密成型,因此针座90在初步成型后,必须再进行各插孔93及销孔95的精密钻孔作业,相当麻烦与费事。同时,此一公知结构需在销孔95打入定位销97,供抵靠缝针91的顶端部,但由此一结构之外观上无法精确判断缝针91顶端部是否已抵靠定位销97,形成组装作业上的困扰与不便。
在图2所示的另一种已知缝纫机缝针座组合结构中,则是在一预设斜孔98中打入单一斜销99,以取代如图1上述的多个销孔95及定位销97。但此一结构仍需精密钻设斜孔98及打入斜销99,在加工作业上仍然相当麻烦,同时也有组装不够精确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缝纫机缝针座组合结构,其能使此类缝针座的加工作业更为快速与方便,并且减轻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缝纫机缝针座组合结构,其能使此类缝纫机缝针座的组装更为精确与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针座含有正表面及背表面,上述针座成型出与其中一表面相通的阶孔,在上述阶孔处具有配合缝针数量的多个不同位阶的阶级部;上述针座由其底端面相对于上述每一阶级部的位置钻设多个针孔,其中一表面在上述每一阶级部的相对下方设置螺孔;每一缝针插接入上述针孔,使上述每一缝针顶端部抵靠于上述每一阶级部,在上述螺孔中分别锁入一螺栓,以抵固上述每一缝针。
在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阶孔设有与上述每一阶级部相隔的底边,以形成连续开口端。
在理想实施例中,上述阶孔与背表面相通,并由背表面朝正表面方向凹入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已知缝纫机缝针座组合结构的正视图;
图2是另一种已知缝纫机缝针座组合结构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正视结构图;
图4是图3的背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缝针座的背视立体图;以及
图6是图5中装设其中一缝针的状态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针座 11正表面 12背表面
13阶孔 14螺孔 15螺栓
16螺接部 17针棒
21、22、23、24、25 缝针
111、112、113、114、115 针孔
131、132、133、134、135 阶级部
136 底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新颖性及其他特点将配合以下附图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3至图6,在图示较佳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针座10同样含有特定大小面积的正表面11及背表面12,使该针座10的螺接部16组接于针棒17的相对内螺孔。上述针座10在成型时,一体成型出一与其中一表面相通的阶孔13,而含有配合缝针21、22、23、24及25数量的多个不同位阶的阶级部131、132、133、134及135。在此一实施例中,上述阶孔13与背表面12相通,并由背表面12朝正表面11方向凹入所需的设定深度。同时,在此一实施例中,上述阶孔13设有与上述每一阶级部131、132、133、134及135相隔一段距离的底边136,以形成所需的连续开口端视窗,并且使针座10减轻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忆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忆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45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粘防水卷材
- 下一篇:舰船伤员捞救换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