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缸体水冷小循环结构及其冷却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302548.1 | 申请日: | 200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0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南;侯建伟;甘云强;黄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5/12 | 分类号: | F01P5/1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蒋光恩 |
地址: | 241009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缸体 水冷 小循环 结构 及其 冷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构造的技术领域,涉及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缸体水冷小循环结构。另外,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的水冷小循环结构采用的冷却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发动机缸内水冷小循环的结构方面,各企业采用的形式基本上都是从水泵→缸内→汽缸盖→缸内→水泵,这样一个小循环过程。在这种冷却循环结构中,循环的通道过长,导致在温度上升后进行的大循环冷却中,温度上升快,冷却效果下降。小循环冷却水的冷却效果直接影响到缸内的燃烧,间接影响的是整机的排放水平,发动机缸体内部的冷却不好,将会影响发动机的排放水平。尤其是在目前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汽车领域,对其发动机的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经检索,有以下专利文献涉及发动机的水冷结构:
中国专利号为CN200410034273.4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水冷式内燃机的冷却结构的技术。该专利的发明目的是对冷却水温度的控制。其技术方案是采用恒温器阀及通过其在冷却系统的位置设置来对冷却水的水温进行控制。中国专利号为CN01122094.5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水冷式内燃机的冷却水流道结构的技术。该专利的发明目的是无损于流道的配置自由度、结构不变复杂且能进行从恒温阀到气化器的热水排水管路内的冷却水流的断续。其技术方案是通过恒温阀来控制循环量、并在低温时通过旁通管路而不使散热器介入其中。中国专利号为CN200620111308.4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水冷发动机汽缸体的技术。该专利的发明目的是延长使用寿命,增强气缸散热套与气缸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其技术方案是在气缸壳体内壁设置能密封环形水槽并与气缸散热套固成一体的密封环台,在气缸的壳体上设有与环形水槽相通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
经过对上述专利技术的分析,都没有能解决冷却水对气缸在气缸内的温度上升对气缸内燃烧的影响,也无法避免其对发动机排放的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缸体水冷小循环结构,其目的是使得缸内小循环回流的水不再影响缸内的燃烧,提高冷却效果,降低发动机的排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这种发动机缸体水冷小循环结构,包括水泵及冷却水通道,所述的冷却水通道从水泵进入缸体内,所述的冷却水通道在到达缸体顶部后,在缸体前端与链轮室之间设置一个长条形通道,成为所述的冷却水通道的回流腔,即小循环回水通道并与水泵小循环入口连通。
为使本发明更加完善,还进一步提出了以下更为详尽和具体的技术方案,以获得最佳的实用效果,更好地实现发明目的,提高本发明的新颖性和创造性,使其相对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
小循环回水通道的位置设置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小循环回水通道为设在缸体顶部的通孔,其位置在链轮室与气缸水腔之间。
小循环回水通道的尺寸设置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小循环回水通道的通孔的孔径为Φ16~Φ20。
为了实现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同的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发动机缸体水冷小循环结构所采用的冷却方法,其技术方案是:
发动机气缸通过双腔进水、相邻两缸增加冷却水通道;
汽缸盖上参与完冷却的冷却水通过缸体前端与链轮室的之间设置的一个长条形回流腔,直接流回水泵的小循环入口。
本发明采用上述的这种冷却水循环结构,不但能够避免汽缸盖回流的冷却水降低汽缸的冷却效果,而且在缸体前端上端面布置冷却水孔,结构紧凑,节省空间;且由于冷却效果好,起到降低排放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的水泵进水腔及小循环回水通道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水泵进水腔及小循环回水通道主视图。
图中标记为:1、小循环回水通道,2、水泵小循环入口,即小循环回水至水泵的入口,3、水泵向缸体注水孔,4、冷却水通道,5、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如图1、图2所表达的本发明的结构,本发明为一种发动机缸体水冷小循环结构,包括水泵5及冷却水通道4,所述的冷却水通道4从水泵5进入缸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25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