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体地板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10302533.5 | 申请日: | 200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4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德维翰;邵广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岗生 |
地址: | 241009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体 地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地板结构,具体地涉及一种可以与车架连接并进行传力的地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开始进入普通人的家庭,成为广大群众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随之而来,人们对于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更加苛刻了。各种安全碰撞法规相继出台,其中侧面碰撞安全性能要求,因其在碰撞过程中,对成员安全起到了及其重要保护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侧面碰撞过程中,地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在非承载式车身中,主要由车架来承受侧面碰撞力的作用,但是地板的作用仍然不可忽视。因为在侧面碰撞中,首先是被撞车体的侧面外板先接触撞击物,然后通过地板将侧面碰撞力传递给车架,由车架承受侧面碰撞力。能否较好的将侧面碰撞力传递给车架,地板的结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优化地板的结构,以便提高整车的侧碰安全性能,保护成员的安全。而目前的车辆地板结构中,在安全性能上,主要考虑了正面碰撞时的安全性能。但是没有考虑地板在侧面碰撞时的安全性能要求,存在一定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侧面碰撞时地板结构中存在的安全性能问题,提出了一个可实施的解决方案,通过改善结构,提高车辆抵抗侧面碰撞的能力,更好的保护成员的安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良好的传递侧面碰撞力的地板结构,以便提高整车的抗侧面碰撞能力。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在地板总成中增加横梁,同时将连接车身与车架的悬置点结构放置在横梁上。通过此结构,在整车侧面碰撞时,将侧面的碰撞力由横梁传递至车架,以便充分利用车架来承受侧面碰撞力,降低对驾驶室的破坏程度,保护成员的安全。
一种车体地板结构,该地板结构具有地板、地板横梁和悬置点安装机构,地板横梁上设置有悬置点机构,该悬置点机构与悬置点安装机构之间耦合,地板结构通过该耦合的悬置机构与车架连接。
其中,所述地板结构还具有地板侧边梁,其与地板横梁连接,以在侧面受力时将力传递至地板横梁。并且该地板结构中的地板、地板横梁、悬置点安装机构以及地板侧边梁之间采用点焊焊接为整体。
设置在地板横梁上的悬置点机构连接车架与整车车身。车身侧向受力时,该力首先作用于车身侧围外板,并由侧围外板传递至门槛加强板和门槛,再传递至地板和地板横梁,最终由耦合的悬置机构传递至车架。
一种车体地板结构,在地板总成中增加横梁,并将连接车身与车架的悬置点机构设置在横梁上。
其中,所述地板总成具有地板、地板侧边梁、地板横梁以及悬置点安装机构,其中地板横梁上设置有与悬置点安装机构耦合连接的悬置点机构。悬置点安装机构与悬置点机构配合将车架与包含地板结构的车身相连接。车体的侧向受力通过地板侧边梁传递至地板横梁,并通过设置在地板横梁上的耦合的悬置机构传递至车架。
上述地板结构可将其受力传递至车架。
通过上述结构,在整车侧面碰撞时,将侧面的碰撞力由横梁传递至车架,以便充分利用车架来承受侧面碰撞力,降低对驾驶室的破坏程度,保护成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简单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侧围外板,2-门槛,3-地板,4-悬置点安装机构,5-地板横梁,6-车架,7-悬置机构,8-门槛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机动车的地板结构,包括地板、地板侧边梁、地板横梁以及车身与车架之间的悬置点安装机构,上述各部分通过点焊焊接成一个整体。将连接车身与车架的悬置点设置在地板横梁上,在发生侧面碰撞时,碰撞物首先撞击地板侧边梁,并将碰撞能量传递至与其焊接在一起的地板横梁上,通过设置在地板横梁上的悬置点机构,将碰撞能量传递至车架上,最终由车架来承受碰撞产生的能量,提高整车的抗侧碰能力,更好的保护成员的安全。
如图1所示,当发生侧面碰撞时,碰撞物首先接触侧围外板1,同时碰撞产生的能量经由侧围外板向车内方向传递至门槛加强板8及门槛2,进而传递至与其相连接的地板3和地板横梁5。由于车架6通过悬置机构7及悬置点安装机构4与整车相连,因此可以将碰撞能量通过悬置机构7传递至车架6,由车架来承受侧碰能量,提高整车安全性能,保护成员的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25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β-溴苯乙烷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制药化工园区混合废水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