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流动、高韧性聚碳酸酯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72912.7 | 申请日: | 200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9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东;李文龙;张祥福;周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55/02;C08L67/03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泽群 |
地址: | 200081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动 韧性 聚碳酸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碳酸酯组合物,尤其是一种高流动、高韧性聚碳酸酯组合物, 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PC)塑料具有耐热性高,透明度好,光泽高,韧性好等优点,但 是它流动性差,成型困难;制品对缺口敏感,容易产生应力开裂;不耐溶剂, 而且价格昂贵。
有许多已知的通过制备PC塑料合金的方法来改善这些缺点,其中PC/ABS塑 料合金是最常见的方法,例如美国专利US3130177、US4624986等通过将ABS 与PC的共混技术,得到了高冲击韧性且改善了流动性的低成本PC/ABS塑料合 金组合物。
当将PC/ABS共混组合物应用于如汽车仪表板及电子电器外壳等各种大型塑 料零部件时,经常要求这种材料具有更低熔体粘度,更好加工性能的同时,仍 然保持冲击强度高等良好的综合性能。然而,各种进一步改善PC/ABS流动性的 努力都可能导致抗冲击强度和耐热变形温度(HDT)降低的严重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流动、高韧性聚碳酸酯组合物。以解决现有技术的 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流动、高韧性聚碳酸酯组合物,包括聚碳酸酯、两种橡胶粒径不同的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ABS)的混合物、和热塑性聚酯,所述的聚 碳酸酯为40~85重量份,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ABS混合物为10~ 55重量份,热塑性聚酯为2~5重量份。
所述的聚碳酸酯为双酚A型芳香族聚碳酸酯。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分为衍生自双酚A和光气 的线性聚碳酸酯。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 20000-40000g/mol,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是已知的并且可以通过多个商业来 源获得。
所述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混合物包括橡胶粒径分别为 0.5~1μm的ABS-1与橡胶粒径为0.1~0.4μm的ABS-2的两种ABS的混合。其 混合比例为ABS-1占全部ABS混合物的50%~90%。
所述的热塑性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PBT),聚对苯二甲酸乙 二醇酯树脂(PET)之一,或它们的混合物。
所述的组合物还可包括着色剂,填料,热稳定剂,抗静电剂,润滑剂等。
本发明的PC组合物具有高韧性,特别是良好的低温抗冲性能;流动性佳, 易于充填成形大尺寸模具;同时热变形温度保持不变。本发明的高流动、高韧 性聚碳酸酯组合物可用于汽车仪表板等各种大型塑料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所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 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下列物料:
聚碳酸酯PC,美国Dow化学公司,重均分子量约为27,000,牌号Calibre 201-10;
聚碳酸酯PC-2,美国Dow化学公司,重均分子量约为30,000,牌号Calibre 301-5
ABS-1,美国Dow化学公司,橡胶平均粒径为0.61μm,牌号Magnum 3904;
ABS-2-1,兰州石化总厂生产,橡胶平均粒径为0.26μm,丁二烯橡胶含量 为60%;
ABS-2-2,由40%ABS-2-1与60%(重量)的SAN通过双螺杆挤出制备,橡胶 平均粒径为0.34μm,丁二烯橡胶含量为24%;
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SAN,台湾奇美公司,牌号PN-127H;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PBT,BASF公司,牌号B4500;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PET,远纺工业(上海)有限公司,牌号CB-608S;
加工助剂OP蜡,科莱恩公司;
抗氧剂,季戊四醇双硬脂酰双亚磷酸酯,GE塑料精细化学品,Weston 619F。
产品性能测试方法:
熔融指数:按ASTM D1238方法,260℃,5千克载荷下测试
拉伸性能:按ASTM D638方法,拉伸速度50毫米/分钟。
弯曲性能:按ASTM D790方法,试验速度2毫米/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29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活性钛白粉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环保阻燃型聚丙烯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