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乙酰丙酮的绿色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56633.1 | 申请日: | 200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7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发明(设计)人: | 裴文;王勤;董志刚;沈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49/14 | 分类号: | C07C49/14;C07C45/7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兵;黄美娟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酰 丙酮 绿色 合成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乙酰丙酮的合成方法,尤其是一种应用磁性固体碱作为催化剂绿色合成乙酰丙酮的新工艺。
(二)背景技术
发展高选择性、高效的催化剂,简化反应步骤,减少污染排放,开发新的洁净生产技术,实现高效的化学反应,实现“零排放”,在绿色化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乙酰丙酮是一种医药化工领域中应用范围较大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医药工业,它主要用于合成磺胺二甲嘧啶,抗病毒剂WIN5 1711的中间体3,5-二甲基异噁唑,治疗糖尿病药物AD-58的中间体3,5-二甲基吡唑等。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行业,用于合成抗菌药物痢菌净,抗鸡球虫药物尼卡巴嗪的原料4,6-二甲基-2-嘧啶醇等。在催化剂和助催化剂方面,用于环锌四烯,氢醌、醌氢醌羰基化反应,不饱和酮等低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氧化促进剂,石油裂解、催化加氢和异构化的催化剂,以及低级烯烃的聚合、1,3-二烯烃的共聚等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在其它领域,乙酰丙酮盐除作催化剂外,还可以作树脂交联剂,树脂硬化促进剂,橡胶添加剂,超传异薄膜、热线反射玻璃膜和透明导电膜的形成剂;它还可用作汽油、润滑油的添加剂,油漆、涂料和印花油墨的干燥剂,胶粘剂的添加剂,醋酸纤维溶剂,镀金属的原料等;乙酰丙酮又可用作绝大多数金属离子的分析试剂,稀有贵金属的萃取剂,以及无机材料的处理剂。
关于乙酰丙酮的合成,很多国家均对其工艺进行了研究和开发,综合起来有下列几种合成工艺路线:
1.乙酸乙酯-丙酮法
该法是将乙酸乙酯与金属钠反应,加入丙酮,生成乙酰丙酮,收率在50%左右,是一种经典的合成方法。催化剂金属钠可用乙酸钠、氢化钠代替。该合成工艺产生大量废水,而且放热量也大,工业过程中的除热和控温十分困难,副反应多,催化剂有着火危险,工业化生产有一定的危险性。
2.丙酮和乙酸酐(乙酰氯)缩合法
该工艺的收率为80%~85%,但实验表明收率不稳定。更由于采用的BF3量大,成本较高,危险性大,进行工业化生产有一定的困难。
3.乙酰乙酸酯-乙烯酮法
该工艺首先乙酸裂解产生乙烯酮,二聚形成双烯酮,与乙醇形成乙酰乙酸乙酯,再经乙烯酮酰化形成α-乙酰基乙酰乙酸乙酯,再水解生成乙酰丙酮。该工艺流程长,投资大。
4.乙烯酮-丙酮缩合转化法
根据乙烯酮的不同生产方法,又可分为丙酮法和乙酸法。两种方法的裂解过程均为热裂化,不同的是催化剂和热裂温度。国内乙酰丙酮的生产路线基本为乙烯酮-丙酮法,国外除日本采用乙酰乙酸乙脂-乙烯酮法,其他企业均采用乙烯酮-丙酮法。
5.甲基乙炔-丙二烯馏份的乙酰基化法
该法为前苏联有机合成研究所开发,由甲基乙炔和乙酸出发,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用乙酸锌为催化剂进行合成。从原料来源看,此法有极大的优势,但生成乙酸异丙烯脂的反应中,副产物过多,而且分离困难,如不纯化直接异构化,则产物丙烯酸甲酯的分离更加困难。
6.乙酰乙酸乙酯-醋酐(乙酰氯)法
该工艺受到原料来源和价格的限制,生产成本高,工艺技术不成熟,一直未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此,采用新型高效的催化剂,用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开发乙酰丙酮的新合成工艺,扩大产品生产规模,减少三废的排放,填补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绿色合成乙酰丙酮的新工艺,选择磁性固体碱作为催化剂,使得减少了三废的排放,同时工艺简单、收率高,使乙酰丙酮的合成易于工业化。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如式(II)所示的乙酰丙酮的合成方法,在磁性镁铝水滑石制得的磁性固体碱催化剂作用下,如式(I)所示的乙酰乙酸酯与乙酸酐在100~180℃反应1~20小时,反应液经后处理得所述的乙酰丙酮;反应方程式如下:
其中,R为C1~C12的烃基、芳基或取代芳基,所述的取代芳基为含有吸电子或推电子取代基的芳基。
所述的磁性固体碱催化剂的用量为乙酰乙酸酯与乙酸酐的总质量的1~10%,优选5%。
所述的乙酰乙酸酯与乙酸酐的物质的量比为1∶1~3,优选1∶1~2,最优选1∶1。
进一步,式(I)化合物优选为下列之一:乙酰乙酸乙酯、乙酰乙酸丁酯、乙酰乙酸苯酯、乙酰乙酸苄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66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多功能太阳墙”的太阳房
- 下一篇:整根转子槽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