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磷酸铁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56064.0 | 申请日: | 200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2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倪华良;糜裕宏;季振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25/37 | 分类号: | C01B25/37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18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酸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磷酸铁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磷酸铁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食品的增稠剂和补铁剂,还可以用于颜料、陶瓷金属釉色釉料。近年来,磷酸铁又作为生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原料,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氧化铁是性能稳定的化合物,其活性与陈化置程度有关,陈化越久,其化学性质越稳定。工业化的氧化铁都是长时间陈化的,因此其性能稳定,在通常性能况下,它难以与磷酸反应。新生成的氧化铁在酸性条件下,能与磷酸反应。磷酸含有三个氢,但是只有在碱性很强的情况,第三个氢才发生电离,而磷酸铁在强碱中不稳定。因此,在通常情况下,新生成的氧化铁与磷酸反应只能生成酸式磷酸铁,而不能生成磷酸铁。
工业化的磷酸铁生产方法,是由铁酸盐和磷酸盐在高温下反应而成,存在生产成本高,工艺复杂,成分控制困难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成份易于控制的制备磷酸铁的方法。
本发明以铁源化合化物和磷酸为原料,以简单有机物为催化剂,将原料和催化剂混合,然后在80℃-160℃下反应20分钟到2小时,就可以合成磷酸铁。
具体方法是:以磷酸和铁源化合物为原料,以简单有机物为催化剂;将原料和催化剂混合,在常压和低温下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T,反应时间为t,80℃≤T≤160℃,20min≤t≤120min,得到化学式为FexPO4的磷酸铁,其中0.90≤x≤1.10。
所述的铁源化合物为三氧化二铁、氧化亚铁和四氧化三铁中的任意一种或其中多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简单有机物为葡萄糖、蔗糖、糊精和淀粉中的任意一种或其中多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铁源化合物中铁离子与磷酸中磷酸根离子的摩尔比为0.9~1.1∶1。
所述的催化剂与铁源化合物中的铁含量的质量比例为0.01~1∶1。
本发明的制备磷酸铁的方法,利用了磷酸在所述反应温度下活性增强以及催化剂的催化作用,生成磷酸铁。
本发明方法所用原料如果采用氧化亚铁和四氧化三铁,其中含有+2价的铁离子,在反应过程中,+2价的铁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3价的铁。
本发明方法所用的原料和催化剂都是常用廉价的化工原料,反应在较低的温度和常压下进行,所需设备简单,能耗小,因此产品的成本较低。因反应在低温下进行,避免了元素的挥发,易于控制产品的成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以三氧化二铁和磷酸为原料,三氧化二铁中铁离子和磷酸中的磷酸根的摩尔比为0.90∶1,以葡萄糖为催化剂,其质量为三氧化二铁中铁质量的1%,将三氧化二铁、磷酸和葡萄糖混合,在80℃下反应120min。制得化学式为Fe0.90PO4的磷酸铁。
实施例二:
以氧化亚铁和磷酸为原料,氧化亚铁中铁离子和磷酸中的磷酸根的摩尔比为0.95∶1,以蔗糖为催化剂,其质量是氧化亚铁中铁质量的5%,将氧化亚铁、磷酸和蔗糖混合在100℃下反应80min。制得化学式为Fe0.95PO4的磷酸铁。
实施例三:
以四氧化三铁和磷酸为原料,四氧化三铁中铁离子和磷酸中的磷酸根的摩尔比为1∶1,以淀粉为催化剂,其质量为四氧化三铁中铁质量的10%,将四氧化三铁、磷酸和淀粉混合,在140℃下反应40min。制得化学式为FePO4的磷酸铁。
实施例四:
以铁源化合物和磷酸为原料,铁源化合物为四氧化三铁与氧化亚铁的混合物,四氧化三铁与氧化亚铁的摩尔比为1∶1,铁源化合物中铁离子和磷酸中的磷酸根的摩尔比为1.05∶1,以糊精为催化剂,其质量为铁源化合物中铁质量的30%,将铁源化合物、磷酸和糊精混合,在160℃下反应20min。制得化学式为Fe1.05PO4的磷酸铁。
实施例五:
以铁源化合物和磷酸为原料,铁源化合物为氧化亚铁和三氧化二铁的混合物,氧化亚铁与三氧化二铁的摩尔比为1∶1,铁源化合物中铁离子和磷酸中的磷酸根的摩尔比为1.10∶1,催化剂为葡萄糖和蔗糖的混合物,葡萄糖和蔗糖的质量比为1∶1,催化剂总质量为铁源化合物中铁质量的50%,将铁源化合物、磷酸和催化剂混合在160℃下反应40 min。制得化学式为Fe1.10PO4的磷酸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60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